广告
海峡健康
 首 页 首页要闻 福州健康行 健康新知 养生 饮食 心理 社区 视频
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 > 健康 > 首页要闻 > 正文

情感教育应在早恋发生之前


  家长对孩子多一些心灵沟通 可以减少早恋现象。

N本报记者 叶琦
  六年级女生竟然喜欢上了一个40多岁的公交车司机,身为父母,该如何面对孩子的青春期萌动?上周,“青苹果热线”抛出的教育话题吸引了不少感同身受的读者参与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情感教育应在早恋发生之前

对孩子多些理解引导正确处理情感
  一位自称在中学任教多年的李老师说,“15年以前,高中生偷偷翻看琼瑶小说都会被师长认为有早恋倾向,需要严加管教;15年后的今天,电视、网络、口袋书里露骨地讲述着形形色色的情爱故事,甚至连小学生都觉得恋爱是一件无所谓的事。我们不能说15年前的那一代人完全正确,更不能用15年前的标准去要求今天的孩子,但是引导他们正确地处理感情问题迫在眉睫。”
  李老师认为,现在的孩子思想上确实进步了很多,可以很坦白、很正常地谈论爱情,他们中很多人包括她17岁的儿子的观点都是:“爱情是美好的,不应该压抑和加以指责。”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这样的现状,认为爱情到来的时候他们会随意付出,认为爱情走了或是新的爱情来临的时候又会不负责任地放手,这样的观念对于孩子和社会都是一个大问题。有统计数据表明,现在谈恋爱的孩子很多,早恋的高峰年龄段在13岁~16岁,平均年龄为14.2岁。甚至许多小学生开始谈恋爱,其中既有成绩优秀的班干部,也有成绩较差、家庭不健全的学生。大部分孩子都爱看漫画和口袋本言情小说,李老师说她曾经查收过几本,发现里面对性细节描写过于赤裸,性态度又过于随便,这两点对于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爱情观形成过程中的孩子来说,绝对不是一件好事。而另一个极端则是:有一小部分孩子被家长看得很严,对性一无所知,这又是另一种极危险的情况。

与异性交往≠早恋 教育应该跟上孩子的年龄发展
  一位姓余的读者认为,女孩玲玲的这种行为并不是“青春期性萌动行为”,而是“社会及他人认可的需求”行为。他认为是家长“提前担心”了,与异性交往≠早恋。玲玲承认自己对那个司机有好感,因为他经常夸玲玲很漂亮,很招人喜欢,有时候也会买零食带给玲玲……这反映出玲玲在家中的“被认同感”受损或缺乏。如果家长平时只关注孩子的学业和日常物质需求,而忽视了孩子正常的精神需求,即可能影响孩子“情商”的发展,容易让孩子向外界寻求、转移获得途径。
  至于玲玲为何从一个原本“很乖”的孩子变得谎话连篇,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种正常的心理表现。孩子会长大,环境也会变化,不可能让她的思想和行为一成不变,也不可能像许多家长所希望的那样“只学习”,甚至“框在家中”。从玲玲说谎中可以反映出,家长与玲玲的沟通很少,尤其是平等的沟通,玲玲并不敢将自己的实际想法和做法告诉家长,这其实与孩子自信心的需求有很大的关系。而家长的这种做法,未能看到问题的本质是家庭沟通的方式与现在的孩子的思想不配套,而将之归因于外界。如果家长只是横加阻挠却不加强沟通找出真正的症结,将可能导致孩子“内向”,过于紧张、对他人高度警惕、不信任,将来甚至发展为“社交恐惧症”,在行为上可能引致想做不敢做,犹犹豫豫,思想干扰多,从而可能严重影响学业。

建立良好亲子关系 了解孩子微妙情绪变化
  一位吴姓家长也拨打本报热线参与讨论并介绍了成功的教子经验。她认为,“学生正处于学业和成长的关键时期,以不谈恋爱为佳,但家长必须巧妙应对”。首先家长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尽可能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用孩子的观点和思路去分析处理问题,这样孩子就会信任家长,并养成遇事征求意见的习惯。其次,不妨“捅破窗户纸”,借助电视剧、书籍、报纸上的一些事例,自然地给孩子讲一些正常的生理、心理知识,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担心和困扰着的隐私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
  这位家长认为,有必要对孩子“早恋”问题进行监督,情感教育应远在早恋发生之前。因此,对孩子进行正确的人生观的引导很重要,但一定要注意避免空洞的说教。假如孩子真的恋爱了,也不要反应过激,要冷静下来,表示自己理解他,以亲身经历和体会提高说服力和可信度。然后教孩子如何摆脱微妙情绪的影响去识别异性,让他们自己发现初恋对象并非完美,并鼓励他们结交更多的异性,让他们建立正常的同学或朋友情谊,淡化对异性的好奇心,这样有助于辨识异性和把握自己,使其能更稳妥地把握自己的情感。

责任编辑:海都网
关注微博 新闻先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