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叶琦 晓蕾
接连两周,教育周刊“青苹果热线”炙手可热,打进热线的家长们的话题只有一个———孩子不爱学习、孩子成绩不好、孩子不够出类拔萃。大多数家长认为,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并不是很高,只希望他能更努力一点点。还有一位家长懊恼地说,为了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他倾注了所有财力物力,可是孩子就是不努力,让他心灰意冷。
到底是现在的孩子变懒了,还是父母的期望太高了?本期《教育周刊》锁定这个天下所有家长都关心的问题———
著名教育家徐国静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我已经感觉到这些家长面对孩子的学习问题的焦虑。当前这一现象很普遍,我在全国30个城市演讲,家长都提出过类似的问题。”焦虑,几乎成了家庭教育里的一种自然氛围。父母亲的焦虑,几乎天天在家庭里重演,而且,这种焦虑情绪不仅在家庭里相互传染,也在社会上相互传染着。
那么,为什么父母们给孩子制造了这么大的压力?我们来听听热线中家长们都是怎么说的。
NO1
一检查作业,女儿就心事重重
一位自称是老师的家长陈女士说,女儿今年上一年级,她发现女儿近来学什么东西都不是很用心,而且经常表现出很烦躁的情绪。今年上半年,她给女儿报名参加了古筝学习,暑假时还专门在家里买了古筝给女儿练习,刚开始女儿对学习古筝很感兴趣,但是近两个月来似乎越来越难坚持下去 了。
“如果我指出她哪个音弹错了,她就会很烦躁,所有的手指都会变得僵硬起来、挤成一团,似乎心里感到非常紧张。”陈女士说,其实她并没有批评孩子,只是很委婉地指出她的错误,女儿就无法接受。“似乎她要求自己必须要非常完美地弹完整首曲子,不然她就会表现出非常不高兴的样子,有时还会说不想再练琴了。最近她做作业也是这样,检查作业时指出她写错了一个字,女儿就会非常生气地嚷嚷,擦掉擦掉,全部都擦掉!”
“我并没有苛求她将来要多么出色,学古筝也只是为了培养她的兴趣,如果她不喜欢,也不会勉强她非学不可。但是现在毕竟才开了个头,如果凡事遇到一点挫折就放弃,担心将来孩子会一事无成。”陈女士说她觉得自己坐在旁边看女儿练琴、检查女儿作业,女儿都显得心事重重,似乎顶着无形的压力。“难道我真的在给她制造压力吗?”陈女士很困惑。
当记者问陈女士她是怎么安排女儿的休息时间时,陈女士说,女儿每天做完作业后都要练习一个小时的古筝,周末报名参加学校的兴趣小组,星期六上午是“奥数班”,星期六下午是“口头作文训练”。
“周末都要学习,才上一年级的孩子不会太辛苦吗?”记者问。
“不会啊,上奥数班我是不对她抱什么希望的,只是因为班上的其他学生都报名了,我就送她去听听吧;至于口头作文,那种教学就像玩游戏一样,只是兴趣小组活动,也没有什么压力的。”陈女士说。
“那你什么时间带孩子出去玩呢?”
陈女士沉默了一会说,“平时的确比较少带女儿出去玩。”
“孩子表示过抗议吗?”
“没有,她一向是比较乖巧、听话的孩子,如果和她讲道理,沟通一些想法,她基本能接受大人的建议。”
点评:
孩子的厌学心理与学习带来的压力有直接的关系,有人说这代孩子的抗压能力差,事实不是这样,因为他们没有玩的时间,没有玩的伙伴,也没有释放情绪和能量的空间、时间和对象,也就是说他们没有健康的减压方式。在这样的状态下学习,遇到一点压力就会退却和逃避,经常表现为不想做作业,不耐烦,不用心,浮躁等等。
本版专家指导:张文质 《明日教育论谈》主编
徐国静 著名教育家
周一下午4:00~6:00
心理专家倾听您的教育烦恼
每周一、二下午是我们“青苹果热线”时间。在这段时间里,许多家长向我们倾诉他们的教育烦恼,希望得到专家的指点。为此,从本周一开始,我们将不定期邀请教育、心理专家来接听“青苹果热线”,现场为家长们解疑释惑。
今天下午4:00~6:00,我们首先请来了福州八中心理教研室主任、省青少年心理工作委员会理事谢维兴老师。谢老师在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