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林宝珍
读者来信
健康版记者:
本人44岁,从事经营管理工作。长期睡眠不好,近5年肠胃不好,有时会胀气,常拉肚子,5年内瘦了5公斤。最近两年老是发脾气,工作压力大,很容易生领导、同事、家人的气,已经不能正常上班。
自我感觉就是觉得没睡好,心情、精神欠佳,容易紧张着急。皮肤也越来越差,嘴周围还常长硬疮。性欲低下,感到丈夫对自己的感情不如从前,而事实上我的丈夫事业有成,对我也很包容,所以我很烦恼,写信向你们求助,我到底是怎么了?应该怎么进行调理?
卢女士
上周收到卢女士的来信后,记者向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中医科刘建华主任咨询,得知卢女士的症状应该属于围绝经期综合征,所谓“围绝经期”就是以往常说的“更年期”。
而恰巧在上周,中国女医师协会有关专家建议用“围绝经期”一词来代替定义欠准确的女性“更年期”。而记者同时了解到,妇科教科书已经用“围绝经期”替代“更年期”了。
为什么用“围绝经期”替代“更年期”,这个更名对女性来说,有什么特别的含义,为此,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由于社会竞争日益加剧和压力日益增大,女性更年期已呈现提前出现的趋势。根据一项调查,中国有83%的更年期妇女经受着各种更年期症状的困扰。
专家建议更名的原因是,有人以为女性绝经后才进入更年期,其实更年期是从绝经前就开始了。只要妇女发现月经紊乱,生理机能就已经开始变化,就应该算是开始进入了更年期。这时女性朋友应加强保健意识,症状明显的还应该在医生指导下用激素替代疗法。像给编辑部写来求助信的卢女士,就是典型的围绝经期综合征表现。
绝经前后一年称“围绝经期”
省人民医院妇科陈捷主任医师、教授介绍,围绝经期准确的定义是“绝经前后一年”。
女性进入40岁以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月经从一向规律转变为不规律,如周期延长或缩短,月经期缩短或淋漓不止,月经量增多或减少,在这一过渡期内卵巢的排卵功能已逐渐衰退。随后卵巢内卵泡用尽,或剩余卵泡不再发育及分泌雌激素,子宫内膜不再生长增厚,月经便不再来潮。若持续一年以上,即称为绝经。一般公认月经停闭一年以上才能确定为绝经。
这个过程的长短因人而异,有调查说平均为4年。也有少数女性会不经过这一过渡期而突然绝经。
过去常将更年期与围绝经期视为同义词。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关于“90年代绝经研究进展”的会议上提出了围绝经期的新定义:40岁以后任何时期开始出现临床上月经不规律,血内生殖激素浓度出现相应的改变,直至月经停止后一年内,这段时间称为围绝经期。该会还建议停用“更年期”的名词,因为其定义欠明确。
今年12月10日,在京举行的“关爱更年女性,永葆靓丽人生”论坛上,中国女医师协会副秘书长于淑惠教授指出,已经有专家建议用“围绝经期”一词来代替定义欠准确的女性“更年期”。
围绝经期是女性多事之秋
卵巢是女性特有的器官,它的发育、成长、衰退,正是女性发育、青春、衰老的过程。女性进入40岁后,卵巢功能走下坡路,各种平衡被打乱了,身体就会出现各种问题。一个是月经失调,另一个就是大家熟知的更年期综合征,这个时候还可能会埋下很多老年病的隐患。因此围绝经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月经失调、不规律有可能会发生贫血。这时候还可能子宫内膜增生,总增生就会增加长癌的风险。因为月经是子宫内膜增生的脱落,如果总增生,就会增加子宫内膜长癌的风险。
第二个问题,更年期综合征,潮热、盗汗、心烦胸闷、血压不稳定。很多人表现情绪上的异常,要么就是抑郁,消沉,要么就急躁,唠唠叨叨,觉得自己记忆力也下降。还有就是全身腰背疼,性欲下降,皮肤也老了。总而言之全身哪都不好,这段时间很紊乱。
第三个问题,由于内分泌总处于紊乱状态,许多老年病可能提早萌芽,如骨质疏松症、骨关节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还有肿瘤。也许这时候你还没有这些疾病,但必须注意。总之,长时间失衡长时间紊乱就可能有问题,应尽量调整过来。
保持好心情最关键
围绝经期的保健,首先要学会情绪调理,有好的心情,比如学习结交新朋友,培养自己的新爱好。这个时候还要学会修饰自己,打扮自己,各个年龄段都有各个年龄段的魅力,展示女性成熟魅力,这样就会增加自己的自信。经常和年轻人在一起,这都是保持青春状态好的办法。当然还要善于安排生活,有劳有逸,适当地锻炼身体很重要。饮食调理方面应该多喝牛奶补充钙,多吃水果和蔬菜。
此外,要定期做身体检查。这个年龄段是多事之秋,要定期做子宫、宫颈和乳腺检查。
激素治疗要慎重
围绝经期,女性雌激素减少,内分泌失衡,引发一系列身体不适反应。对于要不要激素替代治疗,有不少争议。省人民医院陈捷教授从临床经验认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