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林宝珍
“秋收冬藏”,时下正是一年当中最佳的养生季节。对于养生,传统中医有许多独到见解。“老中医新养生”栏目,请省内名老中医介绍养生之道。正处于亚健康的你也可以来信说明你的情况,我们将专程替你请教有关专家,来信请寄福州市华林路84号海峡都市报健康版收,邮编:350003。
今天,我们请来中医世家出身、省人民医院杏苑国医诊治中心主任李学麟来谈谈如何根据自身体质饮食。
专家介绍
李学麟
省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理事、儿科分会常务理事;省人民医院杏苑国医中心主任、主任医师
“一二三四五,红黄绿白黑”,是著名健康教育专家洪绍光教授总结的适合中国人的营养膳食口诀。李学麟主任医师介绍,在营养保健方面,中医更是有讲究,不仅要求营养成分搭配合理,还讲究营养与体质的关系,强调“合理膳食,辨质而论”,即在选择食物的时候,应该注意到个体的体质特征。
合理膳食辨质而论
李学麟主任介绍,中医讲究“宜”和“忌”,就是根据个体体质来说的。例如,豆制品被誉为食物之王,它以高植物蛋白著称。但是豆制品如豆浆等对一些人尤其是平素脾胃虚寒的人并不适合,所以有些人喝了豆浆后,会感到胃部不适、胀气等。
食物有酸、苦、甘、辛、咸五味和寒、热、温、凉属性。如果适合你的体质,“五味”摄入后,会分别进入五脏滋养各脏精气,所谓“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如果不适合,或者食物搭配不合理、营养不均衡,则可引起脏气失衡、体内环境紊乱而影响健康。如偏嗜、过食肥甘之味,会助湿、生痰、化热或生痈肿,甚至引起肿瘤等疾病。食物还有寒、热、温、凉“四性”,它们对人体会产生“温热”或“寒凉”不同效应,影响机体的阴阳平衡。因此必须根据机体的阴阳状态,结合不同的季节和地域,选择不同偏性的食物来纠正人体内的阴阳偏颇。
另外,一些食物除了具有一般的营养作用外,还有比较明显的滋补强壮作用。适当食用可以补益人体中的阴阳气血津精,强壮身体而增强防病能力,但不能过量,“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临床中就经常有一些小孩由于父母不管小孩是否需要,乱予以服用不适宜小孩的一些中药“补品”,最后导致小孩出现“性早熟”而后悔不已。
看看你是什么体质
我们如何辨别自己的体质呢?李学麟医生介绍说,中医在体质类型上就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最常见的就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阳盛、痰湿、血瘀等体质类型。
阴虚之人最明显的特征是体型消瘦,平素面色潮红,易激动,易口燥咽干、心烦,睡眠质量差,大便偏干,尿黄,舌红苔少;阳虚之人多表现体型虚胖,面色偏于淡白,平素精神欠佳、情绪易低落,易感冒、怕寒冷、喜温暖,常易汗出,口淡多涎唾,小便清长,大便偏软不硬,舌淡偏胖;气虚之人多见体型消瘦或偏胖,气色差、意志消沉,易疲劳,多汗、健忘、内脏下垂等;血虚之人多见面唇苍白而没有血色,不耐劳作、动则气促,易心悸眩晕、失眠健忘、舌质淡;痰湿之人多见体型肥胖、肌肉松软不结实,平素喜食肥甘、多汗、畏热又怕冷、嗜睡;血瘀之人多见面色、唇色暗,眼眶暗黑,肌肤干枯无光泽,局部或有淤斑,或身体局部刺痛,或有出血倾向等;阳盛之人平素体型壮实,面色潮红,声高气壮,喜凉怕热,小便热赤,大便干硬,发病时常表现热盛。
选择适合自己
体质的饮食
初步判断自己的体质特征后,结合自己常识,就可以选择适宜自身体质的饮食种类。
阴虚之体养生原则为“滋阴潜阳、清淡为主”,适合的食品有芝麻、糯米、蜂蜜、乳品、水果、青菜、豆类、蛋类、鱼类、燕窝、银耳、海参、淡菜、龟类、百合等;不适合的有烟酒、熏烤食物、葱、姜、蒜、韭菜等。阳虚的人则要“壮阳温补”,多吃羊肉、狗肉、鹿肉、鸡肉等,少吃生冷瓜果如梨、西瓜、苦瓜。
气虚要“益气”,宜吃粳米、小米、黄米、大麦、山药、马铃薯、大枣、胡萝卜、香菇、鸡肉、鸭肉、牛肉、狗肉、鱼等。血虚要“补血、养血”,适宜的食物有荔枝、松子、黑木耳、菠菜、胡萝卜、黑糯米、乌豆、花生、猪肉、乌鸡、羊肉、牛肝、羊肝、甲鱼、海参等。
血瘀之体要“活血、养血”,多吃桃仁、油菜、金针菜、黑大豆、黑木耳,饮少量酒,多食醋、花生等。阳盛之体应“滋阴清淡”,适宜的食物有猪肉、鸭肉、鱼类、蛋品、豆制品、贝类、水果、青菜等;不宜:椒、姜、葱、牛肉、狗肉、鸡肉、鹿肉等。
这些食品仅仅针对比较单纯的、容易辨明的体质类型而提供参考的,而对于比较复杂类型体质者未必适合,就需要咨询医师方可进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