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林宝珍
“为什么我的孩子体质特别弱,动不动就感冒?”“孩子入睡后爱流汗,枕头、衣服都汗湿了,半夜还老踢被子,还翻来滚去,睡不踏实,这是什么原因?”……本报健康版“寻医问药”热线中,经常接到家长们这样的问题。如今的孩子体质真的下降了吗?省人民医院杏苑国医中心主任、小儿科主任医师李学麟认为,孩子体质弱,与家长护养不当有很大关系。
有句中医谚语就道:“若要小儿常安,须带三分饥与寒”。这也是古代中医对于小儿健康保健的一个指导原则,说的是要使小儿健康成长,只能穿七分暖,吃七分饱,只有这样,小儿才能不易患病而保平安。
专家介绍:李学麟 省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理事、儿科分会常务理事;省人民医院杏苑国医中心主任、小儿科主任医师
门诊时间:儿科门诊周一、周四上午;名医苑门诊周六上午(特诊)
“稚阴稚阳,形气不足”,小儿抵抗力差
李学麟主任解释说,中医认为,小儿初生不久,从外形来看与成人差别好像不大,但实际上其机体内的五脏六腑、气血精津液等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成熟,虽然人体必需的阴阳小儿全都具备,但是还处于幼稚的状态,是一种低水平下的平衡。其“阳气”与“阴精”均为不足,还必须不断地向高水平发展以达到成熟、完善的状态。所以中医把小儿的这种体质特点称之为“稚阴稚阳”。
另一方面,正由于小儿的机体处于幼稚的状态,所以其体质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小儿的机体像刚刚升起的太阳,或如刚刚萌出新芽的草木一样,生机蓬勃,蒸蒸日上,不断地向着成熟、完善的状态发展。中医就把这种特点称之为“纯阳”,意思是像具有蓬勃生机的旭日一样,充满活力。这种活力不仅具有促进小儿的机体生长发育从不成熟、不完善向着成熟、完善的状态发展,而且还具有促进机体防御功能的增强和修复的能力。
而感冒又称为上呼吸道感染,属于中医外感病的范畴。在中医则认为小儿之体既是“稚阳”又是“稚阴”,因此“形气不足”,防御病邪的功能也不如成人,比较薄弱,气候稍有变化,“卫外”不足,则“寒、热、暑、湿、燥、火”等六淫之邪就会乘虚而入所以容易感冒了。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也就是说由于小儿的体温调节能力尚不成熟,忽冷忽热的环境、气候等因素,极易导致小孩机体抵抗力的下降,致使病毒或细菌乘机侵袭于体内并大量繁殖而发病。
“纯阳”之体,穿太多易“内热”
要预防小儿容易感冒等疾病的发生,除了注意饮食等方面的调理外,最关键的是平素不要穿得太多太暖,须带“三分寒”。俗语说“春捂秋冻”。“秋冻”就是指秋天要适当地挨冻,也就是说从秋天开始,父母就要逐渐培养孩子在“冻”字上做文章,少穿衣、多裸露,让肌肤充分接触空气阳光,久而久之就增添了“秋冻”的底气。即通过适当的寒冷刺激,锻炼小儿的体魄,使之日常对冷环境的逐渐适应,提高其皮肤调节反应灵敏度,增强抵御寒冷的能力,有助于孩子预防传染病的免疫力的提高。
因为作为“纯阳”之体,小儿生理上阳气偏旺,本身已具有抵御外寒的能力,所以民间中就有“小孩屁股有把火”的说法。穿着过暖则会助长阳气,不仅容易消耗阴液,还因为过捂影响体内阳气的正常宣泄而蓄积,导致“内热”产生,容易引起其他疾病的发生。比如,不少小孩晚上睡觉爱趴着,头颈部出汗,爱蹬被子,这就是“内热”太旺的缘故。而且过度保暖,身体出汗不易觉察,如果出汗过多致使毛孔疏松以及背部太湿反而容易着凉而感冒或感染其他传染病。当然,在小儿耐寒锻炼中,一定要把握适度和渐进两个原则。如着装,对于成人是以稍有凉意为好,而对幼儿则以不产生寒战为度,切忌过急和照搬成人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