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乳房,众女星献身公益活动“粉红丝带”
N本报记者 林宝珍
10月是世界乳腺癌防治月,每年10月的第三个星期五被定为“乳腺癌防治日”。因为每逢这个季节,我们都会有一个为美丽而进行的行动———关爱乳房,乳腺癌防治行动。
乳腺癌是西方国家女性癌症中的第一杀手,每8至9名妇女中就有一名乳腺癌患者。我国目前发病率虽比西方低,但近来增长迅速,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成为我国近10年来死亡率增速最快的癌症,而且发病有低龄化趋势。
虽然现在乳腺癌治疗已取得了很大进步,可做保乳手术或者进行乳房再造,但统计仍表明,大约30%~40%的乳腺癌病人存在着明显的心理压抑和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焦虑、紧张、恐惧和一定程度的性功能紊乱,因此对她们心灵的看护和交流就显得特别重要。
关爱乳房,本报推出“10月关爱特别行动”———邀请5位专家为女性读者答疑释惑,联合医院为女性读者送出免费检查检测名额,征集乳腺癌患者抗癌故事,分享美丽心情。
□关爱行动一
10月19日下午3:00~5:00
5位专家5部热线
解答乳腺疾病问题
为呼吁大家关注女性乳房健康,本周四下午3:00~5:00,《健康》版请来省内最权威的5位乳腺专家,开通5部热线,接听读者热线。如果你或家人有乳腺疾病防治问题,都可以打进热线,向专家咨询。
陈晓耕 省立医院肿瘤科主任、乳腺治疗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委员,福建省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
热线电话:0591-87095588
刘健 福建省肿瘤医院乳腺内科主任,福建省肿瘤医院乳腺癌综合治疗专家指导小组组长、硕士生导师,福建省百姓健康事业发展促进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执行委员,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热线电话:0591-87095802
王川 全国“百万妇女乳腺普查工程”福建省首席专家,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福建医科大学副教授,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福建省抗癌协会副秘书长
热线电话:0591-87095935
欧阳学农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国家中西医结合肿瘤重点学科主任,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肿瘤专业主任,全军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福建省抗癌协会常务理事
热线电话:0591-87095454
宋传贵 医学博士,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肿瘤科、师从著名乳腺专家中国抗癌协会乳腺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邵志敏,曾在上每乳腺癌临床医学中心工作多年,接受美国安德森癌症中心乳遥外科专业训练
热线电话:0591-87095463
□关爱行动二
免费检测 关爱女性
10月20日下午3:00~4:00拨打0591-87095935派送。名额有限,送完为止。
20个乳腺普查名额送给35岁以上女性读者
定期乳腺普查是乳腺癌防治的最好办法,正规乳腺普查即乳腺钼靶X线摄片和乳腺彩超联合检查还能揪出“零期”乳腺癌,对治疗意义重大。
本报联合协和医院肿瘤科,送出20个免费乳腺普查名额(每个名额价值300多元),送给35岁以上、近期未做乳腺检查的女性。
去年初,我国开展了“百万妇女乳腺普查工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是我省第一家授权、定点医院,该院还有一辆流动普查车,目前普查车每周二下午在医院住院部前对外开放,有需要的女性可前往医院门诊预约。
10个肿瘤标志物检测名额送给高危女性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也将免费为10个乳腺癌高危患者进行血液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每个名额价值350元)。
高危女性是指乳腺癌发病率高于一般人群的女性,比如直系亲属中有患乳腺癌的、一侧乳腺患乳腺癌的、患有慢性乳腺疾病等女性读者。
□关爱行动三
讲述故事 拯救心灵
手术已整整过去两年了,可每次洗澡时,37岁的黄娟(化名)还是不忍照镜子,不敢目睹胸前那块疤痕,事实上,自从手术后,卫生间的镜子就被她用一块布遮住了……
黄娟是一名乳腺癌患者,两年前做了切除手术。外表看来,她很乐观,经常和病友聚会,一起去旅游;丈夫对她的感情基本没变,还多了几分关心和体贴,女儿很懂事,基本不惹她生气;她还于一年前回到了单位上班,换了一份比较清闲的工作。一切,似乎回到了正常轨道,除了胸前那片空荡。可是作为女人,谁不在乎那片空荡呢?“肉体上的痛苦,我还能克服,可心里的阴影却是刻骨铭心的。以前,老公常由衷地称赞我的身材好,手术后,虽然他一再说不在乎,可我根本没勇气在他面前换衣服。像我这样已经很知足了。听说一些病友手术后,老公就不愿和她同房了。说起来都心酸啊。”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