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省人民医院杏园苑国医诊治中心主任医师 李学麟
秋季气候渐转干燥,日照减少,气温渐降,在中医认为这时自然界的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景物萧条,空气干燥,所以《内经》有“秋冬养阴”之说。这是因为人体阳气经春夏发萌长足之后,将进入收藏之时,此时对阴精一类物质的需要量增加,如果阴精能够充足,则能为阳气入冬后的潜藏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这就是《内经》所说的“秋令之应,养收之道”。
一般说来,秋季可以分为初秋、中秋和晚秋3个阶段。初秋之时,夏日暑热余气未消,易与燥邪合并伤人,称为温燥,极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慢性复发等;到了中秋气候更为干燥,使人容易疲乏;深秋季节昼夜温差大,同时冷空气活动频繁,天气乍凉还暖。冷暖的不规则变化,常引起各种疾病,若寒邪与燥邪结合伤人,称为凉燥,可导致上感、咳嗽、哮喘、支气管扩张等病。还有这个季节,由于气候的影响,心肌梗塞发病率明显增高。秋冬季节之交(约11月份)可以说为心肌梗塞的高峰期。高血压病人,在这时节血压往往要较夏季的血压增高20毫米汞柱左右,因此容易造成冠状动脉循环的障碍。
因此在秋季养生过程中应注意:
饮食调养
秋季饮食上应以润燥为食养的主要原则,少吃辛辣煎炸热性食物。韭菜、大蒜、葱、姜、八角、茴香等辛辣的食物和调味品,炸鸡腿、炸鹌鹑等煎炸的食物,多食皆会助燥伤阴,加重秋燥对肺气的损伤。此时应多吃新鲜少油食品,多数蔬菜、水果等含有大量的水分,能补充人体的津液,有生津润燥、消热通便之功效。另外,还可多吃些蜂蜜、百合、莲子、胡萝卜、藕、梨、芝麻、木耳等清补之品所煮的百合粥、莲肉粥、甜浆粥、牛乳粥等药膳都是益阴养胃佳品,可顺应肺脏的清肃之性。
饮食还要适当多食温食、少食寒凉之物,以护肺胃之气。秋季中多种瓜果大量上市,虽然都具有丰富的营养,但是不同的水果性味归经不同,老年人及疾病患者要根据自己的体质和病情,选择适当的水果。不要以为水果可以润燥而人人皆宜,脾虚湿重的人吃了水果可能泄者更泄,咳者痰更多。不要忘记辨体质选饮食的养生原则。
多取地气
如今,生活在钢筋水泥建筑里的人们离地面(尤其是泥土)越来越远,吸取的地气(阴气)越来越不足,而这也影响到机体的阴阳平衡,使得体内的“阴”相对不足,引起阳热的偏亢,于是,人们越来越容易上火,热性疾病越来越多。所以,走进大自然的怀抱,漫步田野、山村、公园,都有助于养阴而调整机体阴阳。
再就是护阴。汗出过多就会损人体之“阴”,因此,防止汗过多是护阴之关键,在秋冬季锻炼身体,要防止运动过度,避免大汗淋漓。
心态平和
秋季的萧索容易使人多愁善感而伤感悲怀,易患抑郁之症。阴虚的人,则易肝火偏旺,久则内耗阴津,到了秋季,其燥象更为明显。因此,人们应该以平和之心态对待一切事物,调节情志,保持愉快乐观的情绪,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季容平的特征,不使神志外驰,顺应秋季阳气收敛、下降之性,平静地度过这一多事之秋。这就是精神养收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