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马智晔 章微
坐在面试考官前,大四毕业生小林很不自然,不时抓抓脑袋,眼神不定,每隔一两分钟,就吸一次口水再吐出去。“我吐了口水,还用手纸包着,可抬头一看考官有些反感,我越发紧张,吐的次数更多了。”他说,因为吐口水的毛病,已经弄砸了4场面试。
昨日,小林走进了福建中医学院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一坐在陌生人面前,小林吐口水的毛病又犯了。在该中心副主任丁闽江老师的引导下,小林才说出了小学六年级的一次遭遇。
有一天,小林坐在教室看同学们吃柚子,旁边一个同学大声说:“你们看啊,小林看别人吃柚子会流口水。”小林辩解说没有,可是同学取笑得越发厉害了,忍受不了同学的嘲笑,小林只好跑到教室外一直吐口水。这件事,后来成了全校的笑柄,小林吐口水的毛病,也就是那时落下的。因为自卑,小林从此很少跟同学接触,从中学到大学,小林都独来独往。
丁老师认为,小林吐口水源于其有社交恐惧,“心理问题的产生,往往与童年时某些特殊经历有关,以小林为例,童年那次被人取笑,小林未把它合理化。如果疏解这种心理,就不会出现这样的心理问题”。
丁老师说,现在他给小林制订了一个治疗方案:先是跟小林建立信任关系,让他宣泄情绪;再是共同探讨,让小林能正视读小学时发生的那件事,并将其合理化;然后教他一些放松的方式,在生活中应用,用行为脱敏法给予治疗,让他每次吐口水的时间间隔变长;最后,小林应多找机会说话,参加面试,主动面对自己的症状。丁老师说,这种心理的治疗是长期的,克服社交恐惧,可能需要一两年。
福州医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戴可荣认为,小林吐口水很可能是强迫症的一种表现。对于社交焦虑、强迫症,可用一种行为脱敏治疗,帮助他慢慢克服习惯,必要时配合一些抗焦虑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