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海峡健康
 首 页 首页要闻 福州健康行 健康新知 养生 饮食 心理 社区 视频
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 > 健康 > 首页要闻 > 正文

寒冬 小心保护心脏

N本报记者 林宝珍

  上周三,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在家因心脏病突发病逝。隆冬季节,正是心脏病好发期,老年人起居动作要慢一些。专家还提醒,一些不经意的疼痛也要注意———

冬天,老人需防马桶夺命
  马季先生是在如厕时突然发病,抢救无效死亡。专家指出,从临床来看,很多老人是在上厕所排便时意外猝死。这是因为,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排便时用力会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严重的心律失常以及直立性低血压等。对他们来说,厕所是一个充满危险的地方。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林金秀教授解释,老年人用力屏气排便时,腹壁肌和膈肌强烈收缩,腹压增高,而腹压的增高会使心脏排血阻力增加,动脉血压和心肌耗氧量也因而增加。简单地说,就是用力排便时,会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心肌耗氧量大,这时心脏需更多血液,但高压压、冠心病患者一般都有血管狭窄的症状,易造成血管破裂或心脏供血不足。另外,一下突然站起来,容易诱发直立性低血压,发病时血压会突然下降超过20毫米汞柱,并伴有头晕、视力模糊、恶心、心悸等症状,甚至会晕倒,引发生命危险。
  老人大便时应取坐式,不宜用蹲式。便后站起时应缓慢,千万别太快。可以在马桶旁安装扶手,方便老人缓缓站起。同样的,老年人晨起时动作也要缓慢。

注意病发前兆
  林金秀教授介绍说,猝死型冠心病虽然一般发作突然,来势汹汹,很多人来不及等救护车赶来,就已经不治身亡,但实际上发病前是有征兆的。比如,心绞痛或胸闷的频率更密集了,过去偶尔发作,最近三五天,一两天,甚至一天里要发作多次;过去只在剧烈运动后或劳作后会发作,现在休息时甚至夜里睡觉也会发作;发作时难受程度加大了,如疼痛加剧,时间延长;还有就是伴随的症状多了,如出汗、头晕、易疲劳等。有这些变化,就说明你的病情发生了改变,应该引起重视,及时到医院就诊,一般会得到控制。但这些微妙的变化往往不被病人重视,错失了机会,令人惋惜。
  专家还提醒,心血管患者一般抵抗力较低,寒冬季节要特别注意保暖,避免感冒。感冒会使血压升高,增强危险性。还应保持生活规律,特别不要熬夜。
  心脏病发作一般突如其来,家里应该备硝酸甘油、救心丹、消心痛等急救药品。

牙痛胃痛,其实是心绞痛
  林教授介绍,心脏病中,冠心病是最常见的一种。心绞痛的位置一般在胸骨后或心前区,表现为闷痛和压榨样或紧缩样疼痛,并向左肩、左臂、左手指内侧放射。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心绞痛发生在胸部以外,如上腹部或下颌处,会有胃痛、牙痛、咽痛、头痛,甚至腿痛等,一些患者因此误诊。这是神经放射所致。如,心脏上壁疼痛则易放射到颈部、头部,引起肩痛、牙痛、咽痛、头疼等;心脏与胃仅有一肌(膈肌)之隔,心脏下壁疼痛很容易放射到胃,产生胃痛的错觉。
  对此,医生建议,如果平时从无胃病,突然出现胃灼热的感觉,同时存在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如年龄在40岁以上,有高血压、高胆固醇、糖尿病、抽烟等疾病、不良习惯以及家族病史等,应该去做心电图,以确定病因。平时有胃痛史的人,遇有疼痛异常,服胃痛药不止时,也应当考虑是不是心绞痛、心肌梗塞。

男性35岁就要开始防心脏病
  事实上,心脏病并非老年人的“专利”,一些中青年也因此英年早逝,留给亲朋无限的悲伤。去年8月,著名小品演员高秀敏也是突发心脏病去世的,当时高秀敏年仅46岁。甚至一些20出头的年轻大学生也会心梗!
  林金秀教授提醒说,预防心脏病男性要从35岁开始注意。男性多有不良生活习惯,如抽烟、喝酒、工作压力大,这些都是心脏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女性,由于雌激素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心脏(血管中的斑块不易形成,冠状动脉不易破裂),年轻的女性较少患心脏病,但绝经前后的女性,随着雌激素的减少,心脏病的危险因素会增加。一般来说,50岁上下是女性防心脏病的重要年龄。
  总的来说,有血压高、胆固醇高、脂肪高、肥胖以及糖尿病等心脏病危险因素的人,一定要注意身体的各种征象,少吃盐、少吃肉及含脂肪太多的食品,积极锻炼身体,不要过于劳累,保持良好心态。在未发病时,注意饮食调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发现自己有发病征象,一定要及时就诊,尽量减少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责任编辑:海都网
关注微博 新闻先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