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林宝珍
乙肝表面抗原转阴,彻底摘掉乙肝的帽子,是乙肝患者们的最大梦想。日前,一则消息给乙肝患者们带来了福音———“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联合通报:目前我国已有103名慢性乙肝患者通过免疫重建方式实现临床治愈。这意味着他们不再具有传染性,再也不需和别人分餐,是临床实践最接近治愈的状态,也是目前可以取得的最好疗效。103名患者均通过治疗实现了表面抗原血清学转换,即表面抗原转阴,并出现表面抗体,这也是中国发布《乙肝防治指南》以来,首次报道有大批患者摘掉乙肝‘帽子’。”(1月14日《法制晚报》报道)
我省是乙肝“大省”,乙肝病毒携带率约14%~18%,慢性乙肝约200万人。这一消息,无疑令众多患者欣喜。上周,就有数位读者打进本报编辑部询问此事,并非常关注我省是否已开展这项治疗。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常委、福建省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福建医科大附属第一医院肝病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江家骥。
重建免疫机制 彻底清除病毒
江家骥主任说,之所以能彻底脱掉乙肝“帽子”,是因为使用了一种长效干扰素治疗方案,它既有抗病毒的作用,又能调节免疫功能,对一些适应症者,能有效激活体内对乙肝病毒有特异性的免疫功能,得到免疫重建,所以能彻底清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转阴”(即乙肝两对半检查的第一项为“-”),达到乙肝治愈的最佳效果,有的还产生抗体(乙肝两对半检查的第二项为“+”)。
只对适应症有效 需治疗一年以上
表面抗原“转阴”,摘掉乙肝患者的帽子,当然是好事。但是江主任提醒患者,使用免疫重建的治疗方案,有个适应症,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用这种办法治疗,而且适应症者中大概也只有10%~13%的患者能彻底转阴。
那么,哪些患者适合免疫重建的治疗方案呢?江家骥主任说,目前治疗乙肝是用抗病毒的办法,抗病毒的药主要有两种:一是用干扰素,干扰素有长效的和短效的;二是核苷或核苷酸类似物,国内常用的药有拉米福定、阿的福韦脂和恩替卡韦。
媒体报道的103个“转阴”患者都是用长效的干扰素治疗。长效干扰素治疗,一周打一针,因为药效长,在血液中的浓度稳定,较可能激活体内对乙肝病毒有特异性的免疫功能,从而让患者的免疫机制得以重建,最终彻底清除乙肝病毒。但这种治疗也在一年以上才能“转阴”。
干扰素治疗有个适应症:转氨酶较高,达正常值的2倍以上、10倍以下(转氨酶正常值是50国际单位);病情尚未发展到失代偿性的肝硬化;年轻人本身免疫机制较好,治疗效果较好。适合人群,可以作为首选方案。
据了解,短效干扰素治疗一年费用大约1.8万元,长效干扰素治疗一年费用大约需6万元左右。
“转阴”毕竟是少数,不要一味强求
这种治疗方案已在福州不少医院开展。去年江家骥主任也曾为一位福清患者用这种长效干扰素治疗,并达到“转阴”效果。
江家骥大夫提醒说,即便是适合干扰素治疗的患者,也并非每个人都能转阴,还要看个人的身体机制,看药物能否激活体内的免疫机制。长效干扰素治疗方案的转阴率大概为10%~13%。因此,患者不要一味强求“转阴”。
江大夫一再要记者转告患者:“尽管这种治疗超过自然转阴率,但只在适合人群中有效,还不能让所有乙肝患者转阴。对大多数患者来说,抗病毒治疗、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才是最佳治疗方案!”
另外,江大夫还提醒,目前能有效“转阴”的治疗办法,只有前面说的长效干扰素治疗方案,患者不要轻信游医的“转阴”伎俩,以免贻误病情。患者一定要找专科医生,让专科医生根据你的病情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