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中国经营报
本报讯 “降价范围基本定下来了,企业至少能暂时松口气了。”1月28日,一位参加国家发改委组织的“第三批西药价格调整听证会”的企业代表告诉记者。
1月24日,涉及降价品种的部分企业代表参加了国家发改委在北京组织的听证会,除了讨论在政府定价范围内的包括解热镇痛、专科用药等最后11个类别药物的降价事宜外,听证会上还透露,降价活动结束后,解决因降价政策导致的医院药物断货,将成为药品价格主管部门此后的工作重点。
药价体系将趋稳定
“专利药无仿制品种降幅约7%,专利药有仿制品种降幅约11%,此外,已过专利期有仿制的品种降12%,已过专利期无仿制的品种降低16%,仿制品种降价范围在30%~35%之间。”业界相关人士告诉记者,这次进入降价范围的药品包括11个品类的251个品种,预计总体的降价金额将会达到50亿元。
发改委药品定价政策顾问俞观文认为,此次降价很快就会完成。但此前提出《药品价格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制定工作,将会被搁置。
“发改委对于每两年对药品价格进行一次全面调整的具体思路已经确定,而且药品价格调整幅度也会被控制在5%以内。”俞观文乐观地认为,今后的药品价格体系会稳定下来。
浙江康恩贝集团顾问祝匡善则认为,目前的药价管理不是一个部委的工作,如果价格被调整得过低,最终只能使很多的药品被生产企业放弃。
紧俏低价药品频频断货或退市
由于多次降价,企业放弃生产部分药品的问题已经开始显现。
“因为药品降价,医院药房的环磷酰胺已经断货超过半年了。过去,我们还可以在全市商业公司调到少量的药,现在只能是患者家属自己想办法去买了。”北京儿童医院儿童风湿专家何晓琥说。
何晓琥告诉记者,环磷酰胺是目前应用的各种免疫抑制剂中作用最强的药物之一,也是烷化剂中作为免疫抑制剂应用最多的药物,可以单独或者和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治疗多种恶性肿瘤。而其价格是所有化疗药物中最低的,0.2g临床用药只需6元左右。
“目前可替代的药品价格都很高,如异环磷酰胺,0.5g的价格就在100元左右,从治疗效果看,也没有前者的治疗效果好。”何晓琥对此很无奈。
据了解,该产品的断货并不是一个地区性的问题,全国各地的医院都在向卫生部求援。
因为大范围的降价活动,另外一些必不可少的药品由于价格过低同样已经无奈退市。抗肿瘤类、抗菌生物类和心脑血管类的药物中都出现了这样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药物断货的现象,发改委也开始将工作重点放在保证低价药品供应上。下一步可能还要出台一个具体的办法,紧俏低价药品可能上调。”俞观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