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林宝珍
指导专家 柯 晓 省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
刘建华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
断食20多天是个非常极端的例子,但是,在我们身边“断食”一两餐或一两天的人大有人在,甚至有些保健品品牌还组织“断食排毒之旅”,他们坚信,断食可以排毒,可以减轻胃肠负担。
断食果真有利健康吗?记者采访了两位专家,对目前相当流行的“断食排毒”进行了答疑解惑。
1. 断食是一点东西都不吃吗?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中医科刘建华主任医师介绍说,断食,源于中国古代道家的“辟谷”。“辟谷”从字面理解,即限制米谷食物摄入之意。所以,真正的断食并不是完全不吃东西,而是限制饮食,可以吃些粥之类的清淡饮食,并少量食用松子、茯苓、白术等,将人体新陈代谢调节至较低水平,减轻胃肠负担,让胃肠得以休息。从而达到养生目的。
2.断食可以减轻胃肠负担?
现在很多人打着“减轻胃肠负担”的旗号,来号召人们断食。对此,柯晓认为应该因人而异。
他认为,之所以有断食减轻胃肠负担之说,是因为不少人受西方文化影响,膳食结构西方化,经常高热量饮食,天天吃大鱼大肉或吃煎、炸、油腻等高脂肪高热量的垃圾食物,还有些人则应酬多多,经常暴饮暴食。如果你属于这两种情况,是应该“减轻胃肠负担”了,但这种减轻不是让你断食,而是应该回归中国传统膳食———以五谷杂粮为主。
如果你平时饮食规律,膳食结构合理,根本无需用断食的方式来减轻胃肠负担。
3.断食能排毒,还能治疗便秘吗?
很多人断食是为了排毒,其说法是吃得少,排得多,把宿便也排得干干净,可以减少身体的毒素。甚至还有一种说法说,断食能治疗便秘。
事实如何呢?先来了解一下食物在我们体内消化、排解的过程:我们将东西吃进去后,食物经过食道、胃、小肠的消化和吸收后,残余的废弃物以稀糊状送入大肠,大肠再一次吸收水分,才逐渐成为成形的粪便。这些粪便堆积在直肠到一定量时,受到刺激的中枢才会发出排便的指令,这就是我们感受到的便意。
如果断食,或者只吃果汁,经过消化道的吸收,就没什么成形东西到达直肠,或者在直肠的堆积物不足以刺激中枢发出有便意的指令,就便秘。事实上,不少年轻女性患便秘的毛病,原因就是吃的东西太少、太精,肠蠕动慢导致便秘的,排毒作用更无从说起。
4.断食是科学的减肥方式吗?
许多断食的人的动机大部分是出于减肥,他们会一两天或一两餐不吃肉不吃饭,只喝果汁。这样能够健康减肥吗?
省二院消化内科柯晓副主任医师解释说,这些人到最后往往会发现,肚子虽然饿得要命,体重却没有下降,或者下降不明显。这是因为人体必须的糖、脂肪、蛋白质三者间是会相互转化的。虽然你没有吃肉吃饭,但水果中的糖分会转化为脂肪和蛋白质,为身体提供能量,所以这样不能减肥或效果不明显。
5.长期断食会有什么后果?
非难的断食日记记载了她的身体变化,我们可以注意到,七八天后她就很虚弱了,十几天后各种症状相继出现,她在第二十二天的日说中写道:“大姨妈(指月经)逾期不来,全身各个机能一起闹别扭。”月经失调在节食减肥的女性中非常普遍,也是身体机能退化的一个重要信号。
我们人体细胞是由蛋白质构成的,人体的重要脏器心、肝、肾、脾都是由蛋白质组成的,如果缺少蛋白质,这些脏器功能就会紊乱、退化、衰竭,人就不能活下去。
说得轻一些,当脂肪不足时,就会动员、消耗身体原有的脂肪,所以营养不良的人会越来越消瘦;然后再动员、消耗蛋白质,身体功能随之退化,抵抗力下降,动不动就被细菌、病毒感染,健康无从谈起。
断食、节食后,依照“用进废退”的原则,消化功能逐渐丧失,最后成为厌食症———一吃东西就吐,只能靠输液维持小命,或者干脆就活活饿死。
正确断食法
如果你平时饮食不规律,经常暴饮暴食,每餐的食量都很大,绝对的“肉食动物”,现在非常想体验一下断食,那么请做好准备:
心理上:断食的目的应该是为了使身心获得休息和调节,至于减肥,那只是断食带来的相关成效,绝不可以本末倒置。
生理上:断食的时间一般以1天为宜,不要超过3天。两次断食之间,最好要相隔两周以上。可以做的准备工作有:洗澡前用浴刷干刷全身皮肤;多喝水,每天喝足2000毫升以上;早晚各运动半小时。
日常饮食习惯:首先,尽可能不吃肉类食品,多吃瓜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