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杨阳
岁末年初,是职场人士总结一年工作,准备来年工作的时候。但许多职场人士却工作情绪低落、效率不高、心情灰暗、漫无目的,所以到了总结的时候,往往觉得没有成就感,导致来年工作更加郁闷,加重心理负担,长此以往,对个人的身心都有不好的影响。
其实,变成一个乐观的人,这是可以在后天培养的。拥有积极的心态,近十年这种观念在美国非常流行。后被逐渐发展成为“积极心理学”的学说,积极心理学的重点不是精神方面的疾病,而是关注人类的优秀品质,比如乐观、积极、忠诚、宽容等,这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它认为,积极状态的人不一定富有,但一定是幸福、快乐和乐观的。
明白你需要的究竟是什么
案例:陈先生,32岁,在福州一家外企从事财务管理工作,虽然这份工作在别人看来非常羡慕,但是,他也有自己的烦恼。这半年时间来,陈先生工作情绪非常不好,工作没有动力,原因不明。即便是在年终,公司发了一笔不菲的奖金,陈先生也只激动了几天,在这几天内有比较好的工作情绪,一周后又回到原来的情绪中去。陈先生非常郁闷,不知道怎样才能让自己积极、开朗起来。
所以,年终总结,不妨在总结工作本身之外,也总结一下,“我到底要的是什么”。福州市医学心理咨询中心的主任医师张仁川认为,陈先生这种心态是职场常见的心理问题,它的根源在于,当事人没有认清自己的需要,不知道“什么才能让我觉得有成就感”,如果这个问题没有得到答案,就很难清楚找到自己的定位以及努力的方向。
一般来说,职场人士会有三个方面的期望,首先是金钱、收入的鼓励,其次是职务提升的机会,最后是进修、学习的要求,每个人最想得到的,都是其中的一个。因为学历背景、专业知识和工作经历的不同,换句话说,每个人的价值观都不一样,就会导致工作能得到的激励未必适合自己,以陈先生为例,收入上的激励并不能长时间提升自己的工作情绪,是不是因为他觉得现在的工作没有带给他学习的乐趣,或者升职的机会渺茫,先认清自己再说。
发展业务能力,激发潜能
“从人本主义的观点来看,每个人都有潜能,只是有没有机会发挥的问题。”张仁川医生觉得,对于陈先生这样的职场心理问题,在第一步认清自己的期望值后,要做的就是给自己信心,激发潜能,调动起工作和生活的积极性。
像陈先生这样的财务人才,一来可以更加专注于自己的业务,多学习不断被更新的财经知识,二来可以在管理业务上也增强自己的工作能力。实际上,潜能发掘的结果,往往会提升自信,能让人更加积极地看问题,这才能比较好地提高工作、生活的积极性。
在工作迷茫的时候,不如好好发掘自己的潜能,多进入一些新的领域、接触新的知识、结交新的朋友,让潜能告诉你,自己应该怎么走好下一步。
另外一个问题是,发掘潜能还需要顾及自身的环境,需要自己灵活变通。如果陈先生的烦恼是因为他的上级不是一个能雅量容人的老板,而是一个凡事喜欢打压下属想法的老板,其实陈先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已很明确了———在发展自己潜能的同时不被环境所允许,这时候就不妨考虑换一个工作环境了。
像陈先生,现在需要的是对自己的肯定,以及培养自己积极的人格,新年伊始,在2007年得到一个更好的心态和工作成果。
□链接
快乐的六点秘诀
究竟怎样才能快乐?哈佛《积极心理学》讲师本·沙哈尔提出了“六点秘诀”:
第一,接受自己———无论优点还是缺点。人们总是要面对恐惧、悲伤、焦虑等各种或积极或负面的情绪,但抵制自己的情绪会导致挫败感,或者让人不快乐。
第二,快乐需要意义。无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人们所参与的活动最好既愉快又有意义。如果这一点难以实现,一定要帮助自己寻找一些“鱼和熊掌兼得”的“快乐推进器”。
第三,头脑说了算。要记住一点,快乐与否在大多数情况下取决于人们的主观意识。比如,人们将失败视为灾难还是一次学习的机会,态度不同,心情自然也不同。
第四,越简单越好。人们往往希望在越来越短的时间里完成越来越多的事务,却忽视了“数量会影响质量”,人们可能会因参与过多而牺牲了自己的快乐。
第五,身体也重要。不要忘记一点,身心需要和谐发展,因而坚持锻炼、充足睡眠、健康饮食习惯都会对身体和精神健康大有裨益。
第六,感激要说出来。人们总是拥有太多“理所当然”。事实上,学会欣赏和感激生活中美好的事物相当重要———不论是人还是事,是美丽景色还是一个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