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许黎珊
年关已至,各类饭局充斥,大家生活更不规律,此时,要警惕急性胰腺炎突如其来地发作。据了解,重症胰腺炎的病死率高达50%,治疗费用高达几十万元人民币,而且较长时间才能康复。因此,提醒大家要为胰腺把好年关。
那么,急性胰腺炎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疾病?应该怎样防治?咱们先从这个器官谈起。
别看器官小,
胰腺责任大
在我们身体上腹部深处有一个非常不显眼的小器官,它就是胰腺。别看胰腺小,但作用非凡。可以说,它是人体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是一个兼有内、外分泌功能的腺体。
虽然胰腺“隐居”在腹膜后,但它却占据着腹部交通要道,无论是胆道,还是上消化道(十二指肠)都要从它左右绕过,人体腹部几乎所有命脉(主要血管:腹主动脉、腹腔干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肝动脉、脾动脉、下腔静脉、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都要从胰腺处借道而过。
比起胃、十二指肠、肝、胆,胰腺知名度远不如它们,但胰腺分泌的胰液中的好几种消化酶在食物消化过程中起着“主角”的作用。人每日进食五谷杂粮,鱼、肉、蛋全靠胰腺消化,特别是对脂肪的消化。大名鼎鼎的胰岛素也是胰腺生产,负责人的血糖调控。除此之外,胰腺还分泌高糖素、胃泌素等,这些激素除了参与消化吸收物质之外,还负责调节全身生理机能。如果这些细胞病变,所分泌的物质过剩或不足,都会出现病症。所以说胰腺体积虽小,但身担重任,不可小看。
春节期间,
谨防胰腺炎
在春节欢乐喜庆、好吃好喝的同时,需要提醒大家的就是一定要注意防止“节日病”,急性胰腺炎就是常见而且后果严重的“节日病”。
急性胰腺炎绝大多数都是吃、喝出来的病,太饱胀容易发病。每到节假日,人们应酬的场合会特别多,而一些肥胖“关键人物”便成了急性胰腺炎的高发人群。一般来说,平时比较肥胖的人患有胆道疾病的几率比较高,比如胆道结石,尤其是多发性的小胆结石,很容易在胆囊强烈收缩时从胆囊脱落入胆管,卡在“共同通道”处,造成急性胰腺炎。所以这些高危人群在假期更要小心谨慎。
急性发作时,
别耽误治疗时机
急性胰腺炎多数为突然发病,但并不是在餐桌上即刻发生,常常是在酒宴过后当晚或第二天才发生。患者表现为中上腹部持续性剧烈腹痛,同时伴有恶心呕吐、腹胀、发热等腹膜炎症状,部分病人可出现呕血和便血,有胆道梗阻者可出现黄疸,重症病人可出现四肢湿冷、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并发症和死亡率都很高。若病人发病前数小时曾饮过酒,尤其是烈性酒,或暴饮暴食,过去患过胆道疾患或正在患胆道疾患、胰管阻塞性疾病,应考虑有急性胰腺炎的可能。此时死亡率可高达50%以上,一定要尽快到医院检查,以免耽误了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