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章微
本报讯 5月1日起,我省将按照《处方管理办法》启用新的处方笺,并按照新的规则开处方(本报4月24日A18版曾作报道)。不少医院“担心打印处方单后,处方单必定要外流一部分”。
处方单外流,对药店绝对是利好消息,但是药店准备好了吗?医院开的药药店是否容易买到?药店的药师(工)是否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指导市民用药?
记者通过医院开具的两张处方,检验了一下药店的水平。
【调查一】医院开的药药店容易买到吗?
调查药品:“美洛昔康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
调查药店结果:4家药店,其中3家没有此药
记者走访了华林路的永惠药店、营迹路康泰药店、观凤亭街延仁堂药店、东泰路传统药店这4家药店,其中3家药店没有此药。永惠和传统药店店员称,太少人买,就断货了;而延仁堂药店药工并不知道“美洛昔康片”是何种用药。
一家省级医院的药剂科主任分析说,一些处方药在外面药店不容易买到主要是因为以下三种原因,一是有些药品太贵或者太少人用,药店没有备货;二是有些药品利润太低,药店可能不卖;三是有些药品医药公司只走医院销售的渠道,药店没有货。
目前药店也意识到药店处方药备货不足的情况,开始计划调整加大处方药的比例。
【调查二】通用名处方药店药工懂吗?
调查药品:“马来酸曲美布汀片”(肠道调节药物);“呋塞米片”(利尿药)
调查结果:5家药店中,3家药店药师(工)对药物不熟悉。
观凤亭街的一家小药店,当记者表示要买“马来酸曲美布汀片”,药工看了许久,说“这好像是抗过敏的药吧”,然后拿给记者一瓶“马来酸氯苯那敏”。当记者询问是否有“呋塞米片”时,药工反过来询问记者,这是不是“醋酸地塞米松片”。
总院一消化内科医生说,“马来酸氯苯那敏”是“扑尔敏”,跟“马来酸曲美布汀片”根本风马牛不相及。而“醋酸地塞米松片”是一种抗炎、抗过敏的激素类用药,也跟“呋塞米片”差得远。
□记者手记
练好内功是当务之急
如今药品销售市场,医院占了八成,药店只占两成。零售药店老总说起这种格局,总是要说“处方权在医生手上,中国要以药养医,没办法”。但是此次调查中,药店药工不明白市民需要何种药,还不懂装懂,张冠李戴,确实让人担忧在药店买药的安全。这种“半桶水”的用药指导,加上中国老百姓“小病上药店”的习惯,说不定什么时候就酿下祸害。
因此药店练好内功是当务之急。只有药店的药师水平上去了,百姓才能放心地买药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