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季洁
今年2月,“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公布了最新版的《乙肝防治指南》,指南明确指出,为达到乙肝治疗目标,应尽可能选用抗病毒能力最强、耐药率最低的抗病毒药物。
AASLD是目前肝病研究领域最具权威的国际性学术组织之一,负责制定并更新《乙肝防治指南》。今年2月,AASLD在它的官方学术期刊《肝脏病学》上公布的2007版指南中,涉及最新的乙肝研究成果,并对现有抗乙肝治疗作出了评价和推荐。
由于乙肝病情迁延源于HBV在人体内的持续复制,2007版《乙肝防治指南》就此将慢性乙肝的治疗目标定为“持久抑制 HBV复制、延缓乙肝病情发展”。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应该尽可能选用抗病毒能力最强、而且耐药率最低的抗病毒药物。抗病毒药物必须“强效”很容易理解,但为何还要强调“低耐药”呢?原因就在于,HBV是一种变异性极高的病毒,换言之,HBV在进行自身复制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生着基因变异,进而可能对以往有效的抗病毒药物产生耐药,导致原本已经受到抑制的HBV死灰复燃,开始新一轮的活跃复制,并进一步损伤肝细胞。
2007版指南还指出,无论是预防耐药,还是应对已经发生的耐药,都应从一开始就选用临床已证实的、耐药率最低的药物,其中具有突出表现的就是恩替卡韦。恩替卡韦治疗核苷初治的慢性乙肝患者,3年的耐药率低于1%,其主要机制就是恩替卡韦具有“高耐药基因屏障”的特点,因此恩替卡韦发生耐药的几率是现有核苷类药物中最低的。与此同时,恩替卡韦还是抗病毒能力最强的核苷类药物。2007版指南对此也给予了肯定,并推荐恩替卡韦作为乙肝初治患者的首选用药之一。
最新版《乙肝防治指南》
责任编辑:海都网
关注微博 新闻先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