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旅游须防“旅游病”
旅行是很多人计划中的事情,饱餐风景与美食当然是快事一桩,但是旅途中以下小麻烦不可不防,别让这些影响了快乐心情。
腹泻:旅途中的人们由于受凉、水土不服或是食物、饮水不洁等原因,极易出现呕吐、腹泻和剧烈腹痛等各种急性胃肠道疾病。症状较轻时,可以服用一些淡盐水,以补充失去的水分,同时可口服氟哌酸、黄连素等药物,或将大蒜拍碎服下。如果出现严重的上吐下泻、腹痛等食物中毒症状,应及时去医院采取催吐、导泻、解毒等方法解除,切勿随便服用止吐、止泻药物,以免毒素积聚在体内。
骨折:外出郊游时,由于不小心跌倒、摔伤而造成骨折十分常见。人们习惯用手去揉捏伤处,以为可以减轻疼痛。其实,这样很危险。骨折时其折端可能较锋利,按、揉、挤、捏都会刺破局部血管导致出血,或是刺伤周围神经、肌肉、韧带等,从而进一步加重伤情。
救护骨折病人的关键是,不要随便翻动病人,更不能让可能是颈椎骨折的患者做抬头或扭头等动作。搬运护送伤员要采用木板或门板等硬担架,并用绳子或绷带把伤肢固定住。如果只是足部扭伤,应采用冰块等冷敷,使水肿、疼痛减轻,24小时后再热敷,以促进水肿的吸收。
花粉过敏症:花粉过敏症主要由各种树木、蒿类或其他植物的花粉引起,多表现在呼吸道及眼部,如出现鼻塞、流涕、打喷嚏,鼻腔、眼角以及全身发痒等症状,与支气管哮喘相似。有的人皮肤上会生出一团团的风疹块,严重者还会出现胸闷、憋气,如不及时治疗,有可能并发肺气肿和肺心病。春秋季节是花粉过敏的高峰,因此,过敏体质的人最好不要选择这两季节外出旅游,更不要随便触摸花卉。尤其不要选择有风的天气外出,因为风能加速花粉的播散,风速只要达到2-3米/秒,就可使已经降落的花粉重新扬起,使过敏者病情加重。过敏者如需外出旅游,要备上脱敏药物,如西替利嗪、扑尔敏等。
紫外线辐射症:春光明媚,但是阳光中的紫外线却容易对人的皮肤造成损伤。科学研究表明,290-320毫微米的中波紫外线会使皮肤发生日晒伤?日光性皮炎?;320-400毫微米的长波紫外线会使皮肤晒黑?色素增加?和引发雀斑。紫外线辐射还会抑制人体免疫系统,使潜伏的病毒感染复发。预防紫外线辐射症,要合理安排旅游时间,尽可能避免中午?特别是中午11点至下午3点?外出;同时尽量穿颜色浅、吸汗性强的长袖衣服为好。如果必须在中午外出,要涂抹防晒护肤品,并戴上遮阳帽以及太阳镜。
高山、海滨综合征:高山、海滨往往是旅游者的宠爱之地。但是登海拔较高的山时会常常伴有高山反应症,表现为头痛、脉搏加快、呼吸短促等症状,因为随着海拔的增高,气压、气温、氧分压都随之降低,降到一定程度,就会让人感到不适应,所以患有严重心血管病、高血压、低血压、哮喘病、肺气肿的人,一般不宜于攀登高山。海滨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较高,相对湿度较大,钠离子含量也偏大,故急性风湿症、渗出性胸膜炎及糖尿病患者不宜去海滨旅游。
此外,对于打算出国旅游的人们来说,还应当事先了解当地可能存在的传染病,提前打疫苗或是准备好药品。
美食佳肴过量 当心肠胃病
对于平时总靠快餐解决温饱的上班族来说,7天长假可得好好犒劳一下自己的胃。然而如果不加节制,暴饮暴食,体重增加还是小事,严重的还会引发很多消化系统疾病。
酒精中毒:亲友相聚少不了推杯换盏,而不加节制地饮酒很可能引起酒精中毒。酒精中毒的表现除了恶心呕吐外,神经兴奋期患者还表现话多且言语不清、动作笨拙等,而进入昏睡期患者一般表现为颜面苍白、口唇微紫、皮肤湿冷、体温下降、瞳孔散大、脉搏快、呼吸缓慢有鼾声,这时需积极救治。专家提醒,不要空腹饮酒,同时饮酒要慢,感觉不适时可以喝些浓茶解酒。一旦出现酒精中毒症状,应立即送往医院救治。
胰腺炎:节日期间容易出现暴饮暴食,而暴饮暴食促使胰液大量分泌,特别是酒精直接会刺激胰液分泌,在酒精进入十二指肠以后,会引起乳头水肿和肠痉挛,并直接引发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分水肿型和出血坏死型两类。水肿型常表现为突发的上腹部持续剧痛,经治疗后,一般3至5天后渐渐缓解。而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病情却极为严重,通常发病快,治疗难,有极少数患者在上腹痛症状尚未表现时,就进入休克状态,因呼吸衰竭而猝死。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患者虽然相对较少,但是由于其病死率高达50%,因此需要高度警惕。
痛风:痛风病是由于血尿酸过高,沉积在关节或其邻近组织所引起的特殊疾病,往往首发或复发于酒宴之后。其症状通常表现为半夜突然脚趾关节剧烈疼痛、红肿发热,也可波及到其他关节。尿酸由人体中的嘌呤碱经氧化代谢而生成。而富含嘌呤的食品主要包括动物内脏、骨髓以及鱼、虾、蟹、鸡、鸭、蛋等。由于节日期间食用这些高嘌呤食品增多,从而容易引发痛风。因此,即便过节也要调整好饮食,做到荤素搭配,这样才有利于减少痛风病的发生。
情绪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