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海峡健康
 首 页 首页要闻 福州健康行 健康新知 养生 饮食 心理 社区 视频
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 > 健康 > 首页要闻 > 正文

不做小胖墩 胎儿期就得预防

N本报记者 吴孝传

    小杨今年才12岁,就已经是个小胖子。一次在上体育课时他突发心绞痛,被送进医院,经过吸氧才缓解过来。省人民医院儿科主任林东红医生说,近年来在中小学生中因为肥胖引起心肌缺血、晕厥、高血压等症状来急诊的每年都有十几例。

趋势  肥胖已成流行病

    省人民医院小儿科主任林东红说,肥胖分成单纯性肥胖、继发性肥胖和药物性肥胖三种。其中单纯性肥胖约占肥胖人群的95%。我们通常所说的小胖墩大多是单纯性肥胖。

    虽然肥胖是营养性疾病,但由于它日趋全球化的快速增长,已成为"流行病",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儿童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发布的《中国学龄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我国城市儿童少年的超重率城市为8.1%,肥胖率3.4%,与1992年相比,其中城市儿童少年超重率增加30.6%,13~17岁女生肥胖率则增加了250%。

解疑  与生活方式不健康密切相关

    小胖墩的产生,与不健康的饮食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具有下列生活习惯和特点的孩子容易发生肥胖:

    不良的饮食习惯 孩子日常饮食中喜欢摄取高热量、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特别是油炸食品;进食速度快,吃得特多,除了一日三餐外,还吃许多糖果、糕点以及饮料等,有的临睡前一定要吃宵夜;常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零食。这样的生活习惯容易造成孩子营养过度,导致肥胖。

    运动不足 这里所说的运动,不仅仅是指体育锻炼,许多家长为孩子包揽了一切,不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此外,经济条件好的家庭,一出家门就乘电梯,出了电梯又有车,也是造成孩子运动不足的原因。

    精神因素 精神负担过重,也与肥胖有关。有研究表明,孩子如果功课压力过重特别是学习成绩不理想,精神长期紧张,即会有意无意地多吃零食,借以缓解精神紧张的状态,长此以往,就会出现肥胖。

    遗传因素 科学研究表明,肥胖也有遗传。父母一方肥胖,子女约有40%~50%的可能性会发生肥胖。父母双方都肥胖,子女约有70%~80%的可能性会发生肥胖。

治疗  综合手段才有效果

    单纯肥胖症对儿童心血管和呼吸功能产生长期慢性的损伤,还造成儿童难以克服的心理行为损伤。据报道:约20%的肥胖儿童血压高于正常值,半数以上具有高血脂,久之可出现脂肪肝及动脉硬化。上述疾病的存在,为成人冠心病、脑血管病变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但是儿童肥胖的治疗有别于成人肥胖,儿童具有生长发育的特点,任何治疗措施都不应妨碍儿童正常的生长发育,因此在成人期可以使用的手术去脂、药物减肥、饥饿疗法、禁食等,在儿童期是不宜使用的。

    前国内外公认适合儿童肥胖的治疗方法是,以运动处方为基础,行为矫正为关键技术,日常生活方式为控制场所,家长、教师、肥胖儿童和医务人员共同参与的综合治疗方案。对于有明显自卑、孤僻表现的儿童同时给予恰当的心理治疗。如果只用单一的方法治疗,效果很不理想。

    预防肥胖症的重要措施有:1.母孕期合理营养,生后提倡母乳喂养。2.不供给过量的高热量食品。3.尽量少吃零食,特别是甜食。4.加强身体锻炼,消耗多余的贮能。5.定期到儿童保健门诊监测身高、体重,接受专业指导。

    林东红强调,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从胎儿第30周开始到出生后1岁末,是脂肪组织最活跃的增殖期,此段时期营养过度,会导致脂肪细胞数目永久性增多,也就是说,这段时期的肥胖可能导致终生肥胖。因此,肥胖的预防应从婴幼儿时期开始。甚至从妊娠末期,或从出生时就开始实施。

    林东红 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科主任。

    长期从事儿科临床医疗、教研工作,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厌食、腹泻、过敏性紫癜,以及儿童保健等。现为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理事、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儿科教育研究分会理事、福建省医学会儿科分会委员。

门诊时间:

周一下午、二、四、六上午

健康主张  每周吃两三顿“无盐餐”

    每周设定一个“无盐日”,或者每周两三次“无盐餐”,只吃没有咸味的食物,而且尽量多吃天然形态的植物性食品,让自己的身体摆脱盐的重负,可减少罹患慢性疾病的风险。

责任编辑:海都网
关注微博 新闻先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