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林宝珍
■指导专家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卢兆杰主任医师
■晶特尔齿科会所王思兴副主任医师
因为常常惹是生非,医生往往会建议把它拔了,但人们对拔牙有天生的恐惧———
1.位置不足,为制造麻烦留下祸根
张女士和许多人一样,在二十多岁时长出了智齿,并经历了发炎、肿痛的过程。当时医生告诉她,右上边的智齿位置长得很不好,将来极有可能蛀牙,并殃及相邻的大牙。医生建议把这颗智齿拔掉,以防后患。可张女士怎么也不能接受。几年过去了,那颗智齿经常塞牙,又难清洁,早就蛀了,旁边的牙也变黑有坏的趋势。医生再次建议拔掉智齿……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卢兆杰主任医师介绍,由于位置特殊,智齿是最容易“闹事”的一颗牙齿。大多智齿没有咀嚼功能,在国外,一旦智齿出现问题,就建议拔掉,以防后患。
2.生长位置不足,为日后留下祸根
卢兆杰主任医师介绍,由于食物越来越精细,颌骨承受的负担减少,现代人的颌骨骨量一般较少,但牙齿的体积并没有减小。这样,智齿萌出时往往没有足够的位置,受到阻碍。萌出不完全或者埋伏的智齿可以向各个方向生长,其中比较常见的是向前倾斜,牙冠顶在第二磨牙的后面,智齿的后半部表面被口腔黏膜遮盖着,这样就在牙冠表面和口腔黏膜之间形成了一个盲袋。
这个盲袋有一定的深度,而且智齿位于口腔最后面,因此里面很容易藏匿食物残渣、细菌等。当人体的抵抗能力下降时,例如在感冒、劳累或者生活中有些不如意的事情造成心理压力过大,盲袋中的细菌就会趁火打劫,导致智齿周围发炎,这叫智齿冠周炎。
此外,生长位置特殊,不易清洁,智齿还容易龋齿、牙周炎、牙髓炎,经常疼痛,是个典型的麻烦制造者。
3.六种情况,考虑拔掉智齿
面对经常惹是生非的智齿,医生往往建议把它拔掉。但一般人对拔牙比较恐惧,怎样判断智齿要不要拔除呢?晶特尔齿科会所的王思兴医师介绍说,有六种情况,应该拔智齿。
首先是蛀牙。智齿蛀牙一般处理起来比较麻烦,而且旁边的牙也易受影响。一般建议拔除,杜绝后患。
其次是侵犯邻牙。通常智齿萌发的空间不足,而会倒在第二大臼齿上,因而造成第二大臼齿清洁不易,甚至是牙齿部分吸收的现象,引起不舒适或牙疼。
空间不足。智齿生长空间不足,所以萌发时会出现肿胀、疼痛感。很多人就是因为不能忍受这种疼痛,而决定拔掉智齿。
清洁不易。由于空间不足,智齿常长得歪七扭八,很难清洁而蛀牙。
没有对咬牙。不是每个人的四个智齿都会长齐的。所以,智齿的对面,如果没有相抗衡的智齿来对咬的话,有时会发生智齿过度萌发,进而影响咬合。
阻生齿。这一种类型的智齿,通常埋在齿槽骨的里面,如果会痛,或是诊断会有病灶发生的时候,就需要拔除了。
有三种情况,可考虑保留智齿:
1.位置比较正,预计能正常萌出者。
2.智齿冠周软组织没有发炎和疼痛史,智齿没有龋坏者。
3.有对咬牙的智齿。
4.拔了智齿 邻牙不会松动
有不少患者担心,智齿拔掉后相邻的牙齿会松动。对此,卢兆杰医生说,正常情况下,牙齿排列成一排,肩靠肩挤在一起,有相互支持的作用。但是具体到智齿需要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如果智齿已经出现问题,经常发炎,或者用力顶相邻牙的后腰,最终相邻牙也会受影响甚至松动。因此,如果尽早拔除智齿不但不会导致相邻牙松动,反而会有利于其他牙齿稳固地生长。
还有读者担心,智齿位置靠后,拔牙时会更痛。这点,专家们说,随着器械的改良和技术的进步,拔牙时间大大缩短,难受程度减轻。只要麻药打好了,拔牙过程中一般不会感到疼痛。
□相关链接
“智齿”由来 智齿又叫第三磨牙,从前往后数的第八颗牙,是人类32颗恒牙当中最后长出的。因为智齿长出时大多会在16到24岁左右,在人的智慧成长后,所以有智慧齿之称,简称智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