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海峡健康
 首 页 首页要闻 福州健康行 健康新知 养生 饮食 心理 社区 视频
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 > 健康 > 首页要闻 > 正文

古人夏日避暑的“空调房”

在中国古代,尽管没有“空调”,但古人也有许多低碳、环保的纳凉避暑之所。

先秦时期避暑纳凉的“窟室”“窟室 ”,算是先秦最流行的“空调房”。所谓“窟”,字面意思就是洞穴,乃现代“地下室”的原始结构。由此可知,先秦时代流行的窟室,实际上就是“地下室”,但比地下室更讲究。

当时有条件的贵族,家里都筑有“窟室”,夏天一些重要的餐饮活动会安排在“窟室”中进行。就史料分析,先秦时的“窟室”又不完全是利用地下冷源的地下室,也有人工冷源。当时高级“窟室”内会放置冰块,以达到降温、调温的目的。

唐代皇宫“水激扇车”的“含凉殿” 唐代夏季带空调的建筑,称“含凉殿”。“含凉殿”为唐朝皇帝后妃的寝殿,北临太液池,傍水而建,夏天在里面居住十分凉爽。

“含凉殿”的制冷手段已很先进,是通过机械装置实现的。《唐语林·豪爽》记载,当时拾遗陈知节给唐玄宗李隆基上疏,李隆基请高力士找他来谈话。当时正是酷暑天,李隆基把“办公室”搬到了“含凉殿”,以避暑。陈知节看到,“(李隆基)座后水激扇车,风猎衣襟”。进来后,陈知节被“赐坐石榻”,感觉“阴溜沈吟,仰不见日,四隅积水成帘飞洒,座内含冻”。

这段历史记载的信息量很大。一是在建筑设计上,“含凉殿”避免阳光照进来,所以显得很阴沉;二是当时已有“水激扇车”,风扇对凉水吹,形成了冷气;三是殿内有循环冷水源,故四边有水往下淌,形成水帘。

责任编辑:陈川
关注微博 新闻先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