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现在心血管内还装了五个支架,笔者曾经把一些经历写成文章在《经济观察报》上发表过。根本就不认识一个医生的笔者在发病开始之后的两年内,前后在两个医院做过六次手术,没有送过一个日元的红包,也没有付过什么高昂的医疗费。
会不会有人说:“因为日本是发达国家,所以他的工作做得好?”说这句话的人不了解情况,日本从1935年开始就实验实行国民健康保险了,1938年开始公布了《国民健康保险法》,从1961年开始就正式把全民强制纳入了国民健康保险体制,没有人会认为那时候的日本会比现在的中国更加发达吧?
日本政府为了国民的健康做了大量的工作,笔者在《谁在统治着日本》中介绍过日本的高级公务员们,这个制度是他们从德国学来以后做了大量的工作使之能适应日本的实际,如果中国真要想把医疗保险弄好,那还有相当多的工作等着去做,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连缴费多少、报销比例多少全是领导大脑一拍的后果。
估计大家都不会反对医生应该比别的职业从业者得到更加高的报酬。在中国之外,几乎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是这样,如果有人看到医生的报酬眼红的话,他也可以去从医啊。那么医生工资应该比别人高出多少呢?这就牵涉到一个“除医生之外的人的平均收入究竟是多少”的问题了。有这个数据吗?没有,大家都知道光统计工资收入会得出多么荒唐的结果出来。
有了社会平均收入,就可以定义医生的收入了,不管是高于别人20%也好,200%也好,反正医生的收入线就可以出来了。接下来就是这条收入线如何实现法。医生的收入只能从医疗费中来,于是就要对医生的医疗行为进行统计分析,能看多少个门诊?能做多少个手术?能开多少个处方?
笔者相信没有一个医生会喜欢从患者那儿拿红包,堂堂正正拿自己的高工资多好啊。能挣这么高的工资,说明医生优秀,而能拿这么多外快,只能说明这个社会的变态。
剩下来的是这些钱由谁来出,医疗保险报销部分是多少,个人承担的部分又是多少?医疗保险为什么能报销这么多?财政根据在哪儿?医疗保险的基金是如何构成的,个人缴纳的负担是多少,雇佣单位和国库补助的比例又是多少,国库补助的部分有根据吗?会不会发生突然无法补助的事情,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问题。
所以“只有有利润可追逐,医疗才会发达。无利可图,他人为何要关心你的健康?”这句话是不正确的,医疗技术、医疗设备和药物的开发本来就不是医疗行业的事情,分别是科研和制造业管的,那边早就市场化了。政府的作用是什么?不是盖房子也不是做生意,而是为国民搞教育搞医疗的。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