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海峡健康
 首 页 首页要闻 福州健康行 健康新知 养生 饮食 心理 社区 视频
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 > 健康 > 首页要闻 > 正文

只要够拼就一定能瘦?科学研究告诉你:基本没戏

日前,歌手郑欣宜的一组照片在网上流传,那是今年元旦在香港叱咤乐坛流行榜颁奖典礼上,她凭借一首《女神》,拿下“我最喜爱的歌曲”大奖时的演出照片。

然而,吃瓜群众在乎的不是她的奖项,而是——“天呐,她又胖回去了……”

郑欣宜是郑少秋和肥肥的女儿,她的体重就像股票,在胖了又瘦、瘦了又胖之间徘徊。每次出现在大家面前都不一样,是不是像极了一直在减肥的你?饿一饿肚子,瘦了。恢复饮食,胖回去了。节食、运动,不管怎么减,反正一个不小心,面临的就是——体重反弹。

为什么大部分人节食、运动,都仍然减肥失败?科学界有许多研究或许可以解释,也同时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既能与身体和平相处,又能塑造美好形体的方向。

天呐,瘦身成功的郑欣宜又胖回去了,从108斤反弹到180斤

只要够拼,就一定能瘦?科学研究告诉你,呵呵,基本没戏

张惠妹为什么瘦不下来

为什么减下来了又会反弹

其实大脑早就设定了你的体重

郑欣宜从小就更像妈妈,是个胖胖的女孩。十五六岁的时候, 213斤。17岁,从208斤减到135斤 。

23岁时,复胖的她决定再次发奋减肥,经过4个月的节食、狂做运动等非人生活,终于瘦到史上最轻的108斤。但是,她仍面临着时不时就反弹的困扰。终于,在27岁的时候又重回180斤。

很多女孩子不明白,郑欣宜爸爸郑少秋是瘦子呀,她的身体里,也应该拥有一半瘦子的基因。

浙江大学医学院特聘教授、附属第一医院/沃森基因组科学研究院遗传与基因组医学中心主任祁鸣说,已知遗传性肥胖的疾病有171种,肥胖基因161个。

而来自昆士兰医学研究院的副教授德尔·奈赫特说,虽然40%~70%的人群中BMI差异(身体质量指数,常用的衡量肥胖和体内储存脂肪组织的方法)可以归因于遗传因素,但大部分的遗传差异性仍然是无法解释的。

减肥的医学手段,说起来非常简单,就是遵守伟大的能量守恒定律:人体的能量来源<能量支出。就是我们常说的,管住嘴,迈开腿。少吃,多动。

哪有这么容易!为什么身边那么多节食、运动减肥的人,都改变不了复胖的宿命?

神经科学界有这样一种学说,叫做“调定点”理论。这个学说认为,人的大脑对体重有自己的评估,然后它会努力把身体保持在这个它认为的体重值,这就是你的体重调定点。

调定点不是一个精准的点,而是一个4.5~6.8公斤的体重范围。它的数值范围因人而异,由基因和生活方式等因素确定。

你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在这个范围内调节自己的体重。但是若想让体重稳定在这个范围之外的某个数值,就非常困难了。研究表明:一个人的体重在调定点上时,能保持高效的体能和更稳定的乐观情绪。

从这点来说,大家可以理解,为什么有时候体重是减下来了,但心情却很糟糕。比如时时刻刻在减肥、瘦成晾衣竿的郑爽,心情却一直很不爽。并不是因为没东西吃,满足不了我们的口腹之欲,而是因为我们的大脑,不开心了。

大脑的体重调节系统是非常强大的,它根本不管你是否认同它制定的体重。

体重大幅骤减时,大脑会宣布身体进入饥饿警戒状态,利用一切可能的办法,让体重恢复到正常值——

你身体的新陈代谢会开始减慢,试图节约能量支出;你可能会睡得更多,体温下降;随着体内脂肪的丢失,食欲可能会增加。

所以,据研究显示:绝大多数战胜肥胖的人,很有可能在接下来的5年里反弹。

少吃多动能保持身材吗

能,但只有瘦子可以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王立铭,在去年9月出了一部《吃货的生物学修养》。在探讨脂肪过剩的问题时,他的解释也许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经过亿万年进化生存下来的地球人类,其实每一个都是天生的‘吃货’。”

王立铭说,在漫长的进化史上,人类的祖先大多数时候过的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日子。好不容易得到一点食物,一定会倾尽所有功力,吃食物,储备能量。

所以自古以来,人类,尤其是渴望家族薪火不断的男人们,在择偶时,通常偏爱壮硕些的异性。像石器时代的雕塑维伦多夫维纳斯,身体滚圆,乳房耷拉到腹部,肚腩足有两圈。现在完全不被认为是好身材的她,以前可是被奉为女神的。

因为人类的基因认定,这样的体型,意味着拥有足够的营养,具有更强大的生殖、养育能力。

而人类从整体上开始摆脱饥饿的困扰,不过近一两百年的事情。这种看到吃的就食指大动的巨大进化优势,放到美食无处不在的现代社会,就悲剧了。

因为“短短一两百年间,人类还不足以进化出能够抵抗食物诱惑的新生物学‘本领’”。王立铭说。

所以,科学家建议,尽量不要节食!

2015年,美国神经科学家桑德拉·阿莫特写了一本叫《为什么节食让你变胖》的书。

阿莫特说,“长期节食者更容易因为情绪而吃。当节食者长期忽略他们的饥饿感,终于耗尽他们的意志力,他们会吃得过多,导致体重增加。”

阿莫特建议,与食物和平相处,“让你的饥饿决定你什么时候要吃,允许自己想吃就吃,然后找到让身体感到舒服的量。”

“少吃”没用,那么“多动”呢?

事实上,运动的消耗比你想象得要少,30分钟的慢跑或者游泳,才能燃烧350千卡的热量,而一个白馒头,就有280千卡的热量。

都是脂肪,白色脂肪是肥肉

棕色脂肪可以燃烧消耗能量

看到这里,是不是有和记者一样摔盘子的冲动?反正怎么减都是胖,不减了。

不要激动,前面一直在打击我们的王立铭教授,还介绍了一种人体内特别的物质——棕色脂肪。

人体内的白色脂肪,就是我们常说的肥肉,它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储存大量的脂肪分子。

而同样名为“脂肪”的棕色脂肪,它的功能是燃烧和消耗能量。在寒冷的环境里,棕色脂肪燃烧脂肪,产生热量。

“可千万不要小看了成年人体内区区几十克的棕色脂肪。”

王立铭说,当它们全力以赴工作时,每千克棕色脂肪的燃烧功率高达500瓦,可以和家用微波炉媲美。

根据计算,成年人体内这么区区50克棕色脂肪,如果保持高效工作,一年可以消耗掉多达4公斤的白色脂肪。

目前,已经有药物可以模仿人体内的棕色脂肪工作启动机制,刺激棕色脂肪燃烧。大家的减肥大计,成功在望。

另外就是,尽管通往瘦子的道路上,节食作用不大,运动的消耗也很少,但也请保持健康的饮食和运动,毕竟这对我们的身体是有好处的。

在有规律地进食,配合运动塑形这件事情上,还可以请专业医生给一些循序渐进的指导意见。

当然,还有一种态度,我觉得也很好,就是像复胖的郑欣宜一样,不再为任何眼光而刻意减肥,大大方方地接受自己的身体。

责任编辑:金林舒
关注微博 新闻先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