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海峡健康
 首 页 首页要闻 福州健康行 健康新知 养生 饮食 心理 社区 视频
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 > 健康 > 健康养生 > 正文

冻哭人的“四九”来了 养生进补有这几招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每年从冬至开始,就进入了传统的“数九”,从这往后的三九二十七天里,天气越来越寒冷。

冬季是万物闭藏的季节,“人体阳气微,气血不足”,特别容易手脚冰冷。同时,冬季之风为北风,其性寒,容易导致胃部隐痛反酸、流感、咳嗽流涕、关节疼痛、痛风发作等症状。此时的养生重点是什么?在饮食、锻炼、进补方面各有何讲究?来看看养生专家的建议吧!

补冬以温为主

冬季天气寒冷,不但需要补益身体,还需以“温”为主,帮助人体积蓄能量。

“温补”是中医补法的一种,指用温性药物补养。临床上,对于肠胃消化机能减弱、食欲不振、性机能衰退、身体怕冷等衰弱性反应,常以肉桂、附子、干姜、鹿茸等温热药物,加入滋阴药中治疗。一方面可以抵消滋阴药的寒凉,另一方面又可以增强人体的新陈代谢,大大增强对虚弱性疾病的治疗功效。

一入冬就开始忙着服补品、喝药酒,这是不可取的。按照中医理论,入冬即补并不是好的选择,反倒是到了冬至再补,才能有最佳效果。因为按我国农历推算,自冬至起即进入数九寒天,此时是一年中阴气极盛而阳气始生的转折点,此时最容易吸收外来的营养,发挥其滋补功效。

Redocn_2010042911214625

怕冷:驱寒最好吃姜

怕冷,是很多老年人共同的特点。因为人衰老之后,新陈代谢减慢,很容易形成气血不足。所以,秋冬是老年人非常难得的治病时机。

一说到进补,有些人立刻想到的是人参、鹿茸、冬虫夏草这些名贵的药材,每到过年回家孝敬父母,都会买上这些补药,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最普通的食物,同时也是最好的药物,而且常常是越便宜的食物,疗效就越好。

支招:喝姜茶,姜水泡脚

俗话说:“冬有生姜,不怕风霜。”冬天吃姜,正合适。因为姜味辛辣,可以在体内产生热气,祛除冬季的寒气,所以受冻的病人,就可以常喝姜汤来驱寒,预防感冒等常见疾病。

吃姜要注意,一是冬季吃姜要去皮,二是不要在晚上吃姜。生姜“要热则去皮”,冬季吃姜为了驱寒,所以要把皮去掉。

吃姜还要注意时间。所谓“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因此,秋季不宜吃姜,冬季进补晚上最好不要吃姜,把吃姜的时间放到早晨或者中午。鲜姜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加入各种菜肴中,如炒菜中放入一些姜丝,或在各种炖煮菜中加入姜丝、姜块。鲜姜也可制成姜汁撞奶、生姜红茶等滋补的饮料。

生姜红枣茶:将生姜洗净,切片;红枣洗净,去核;将生姜、红枣放入杯中,冲入开水,盖上锅盖焖10分钟,放凉后就可以饮用了。

姜汁泡脚:在冬季,身体虚弱的老人容易手脚冰凉,更应该在睡前泡脚。而在洗脚水中加入姜汁,能更好地缓解手脚冰凉的症状。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庄婷婷
关注微博 新闻先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