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场如果有‘中性厕所’就好了,每次带儿子去女厕都好尴尬。”“公共场所最好能多一些这种无障碍设施,方便照顾老年人。”最近,河北白洋淀出现的“中性卫生间”引发网友热议。“中性卫生间”或“中性厕所”即男女都能使用,残疾人、老人和幼儿可以在异性家属陪同下进入。
许多网友认为,“中性厕所”体现了社会文明与人文关怀,我国人口老龄化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对这种人性化厕所的需求将不断加大,希望有关部门能在今后的公共厕所规划和建设中,有“中性卫生间”的位置。
“中性厕所”可避免尴尬
在了解了“中性厕所”的功能后,一些网友从最初的惊讶转为赞许。网友“见南山”说:“原来并不是给‘中性人’用的,而是一种无障碍公共设施,在国外也叫‘第三空间’。 在日本及美国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中性厕所是建设公共厕所时的必须设置。在国内出现是好事啊,大家不用惊奇,父母可以放心地带年幼的孩子上厕所了。”“有时陪老父亲去医院看病,真的很不方便,每次都要请人帮忙把他扶进男厕。如果老年人常去的场所都能有‘中性厕所’就好了,可以避免尴尬的事情发生。”网友“深谷幽兰”表示,老幼病残如何如厕,是一个长期以来都客观存在但又被人们有意无意忽视的社会问题,希望“中性厕所”的出现可以解决这个难题。
老龄社会需要“无障碍”
资料显示,我国人口老龄化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民政部发布的2012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2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94亿人,占总人口的14.3%。据权威部门测算,这个数字到2025年将突破3亿人。“以后老年人将越来越多,公共场所的‘无障碍’设施如果做得不到位,恐怕会引发很多问题。”许多网友认为,当“中性卫生间”在国外已经变得越来越普遍的时候,在国内还算是新鲜事物,难得一见。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对这个问题给予更多的重视,在坚持人性化服务的理念之下,在今后的公共厕所规划和建设中,把“中性卫生间”纳入其中,成为“必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