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海峡健康
 首 页 首页要闻 福州健康行 健康新知 养生 饮食 心理 社区 视频
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 > 健康 > 健康养生 > 正文

超市买一送一的猫腻你知道吗?这份超市秘笈不得不看!

常去超市买东西的人,一定知道买酸奶、牛奶什么的拿最里边的。特别是,当你发现最里面的日期确实比最靠外的新鲜时,内心傲娇小暗爽是不是迅速爆棚?你以为超市就这点秘密吗?食养君帮你盘点超市各类猫腻!这篇绝对值得你收藏!

 

1484718_140742081_2

 

1、与视线平行的商品利润高。

超市商品摆放有一个共同原则:你容易拿到手的永远是商家最想卖的。所以,超市一般把利润较高或者快过期的产品放在1.5米到1.7米的高度之间。请记住,你只要踮踮脚或弯下腰,就可能选到物美价廉的商品。

2、最想卖的东西放右边。

超市利用人们习惯用右手的习惯,将最想推销的、利润较高的商品,放在主购物通道或展柜的右侧。所以,逛超市不妨多用左手拿货。

3、薄利多销品“守住”入口。

走进超市,迎面可能就是一堆特价商品,请保持冷静,越是容易看到、拿到的商品,越是超市利润较高或急于出手的商品。人们总认为前面的货物一般,里面还有更好的,所以往往越到最后买得越多。

4、新鲜商品摆最里面。

超市摆放牛奶、酸奶、冷藏柜食品时,喜欢把最新鲜的产品摆在最里面,每天逐渐更换。如果你想购买出厂日期最近的,那就把最里面的商品“掏”出来。

5、蔬菜水果利润最高。

超市中的蔬果大多陈列在中心位置,有两方面原因:第一,心理学研究发现,由于人类早期长时间居住在阴暗的洞穴里,因此对色彩缤纷的食物有一种本能的兴奋,购买欲容易被激发。第二,大多数超市都将这个区域承包给供应商,虽然价格比菜市场贵得多,但在超市也能卖出去。另外,很多果蔬宣称是“绿色有机”产品,其实未必是真的。

6、价格“拆东墙补西墙”。

超市使用心理学上的“晕轮效应”,将食品、日杂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定低一些,让你形成这家超市比较便宜的印象,并且不自觉地以为所有东西都便宜。然后,超市再将别的物品定较高的价,把损失弥补回来。

7、买一赠一有猫腻。

逛超市的时候总喜欢买各种促销打折的商品,但这里面其实有各种猫腻。比如将快过期的牛奶与正品捆绑销售,而消费者往往会被价格冲昏头脑,导致第一箱还没喝完,第二箱已经过期了。因此,购物的时候还是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别着急因打折和赠品而心动。

8、大包装比小包装更贵。

很多消费者会有“买得多比买得少实惠”的惯性思维,其实,很多商品的大包装价格都比小包装贵。这种情况大多存在于休闲食品中,如饮料、薯片等。而且这些商品的重量、价格往往都不是整数,比如480克、458克等,消费者一时也算不清到底哪种更划算。

9、被切开的水果“来历可疑”。

分切的水果可以吃多少买多少,这种销售方式表面看很方便消费者,其实来历可疑。超市每天都有大量水果因外观或变质等问题无法销售,一般的做法是化整为零,分装销售。

10、利用灯光以“色”诱人。

暧昧的灯光往往让食品更娇艳,一般来说,肉类常用红灯光,面包类常用黄灯光,海鲜类常用蓝灯光。建议买的时候从柜台里拿出来在没有照射灯的地方看一看实际颜色。

11、结账是最后一道购物关。

调查发现,被“困”在长长结账队伍中的人,购买货架上糖果、饮料的几率高百分之二十五。收银台边的商品一般是日用品或经济实惠的小型零食。

12、进门先逛冷藏区

很多超市由于冷藏区就在门口,导致人们一进门就先买冷藏食品。其实这样做是不可取的,因为速冻食品离开冰柜后,环境温度不稳定。因此,最好离开超市前再逛冷藏区。

13、速冻食品直接选下面的

现在,应该很多人都知道了拿货柜里面的食品这个小诀窍,因此,速冻食品也要记得拿下面的。因为超市的冰柜经常打开,接触到空气的部分温度会比较高,会影响产品的品质。

责任编辑:杨文倩
关注微博 新闻先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