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海峡健康
 首 页 首页要闻 福州健康行 健康新知 养生 饮食 心理 社区 视频
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 > 健康 > 首页要闻 > 正文

老了心情容易抑郁 需看医生

老人长期抑郁自杀风险很大

据介绍,20%的人65岁以后很可能患不同程度的抑郁,女性比男性多。

专家称,老年人容易抑郁,一方面是因为对身体疾病和精神挫折的耐受力下降;另一方面,老年遇到的“不好的事”可能越来越多,包括子女分居、亲友亡故、地位改变、经济困难、居住地动迁等,加重了孤独、寂寞、无用、无助感,成为抑郁、沮丧的原因。此外,各种担惊受怕也让老人容易抑郁,包括对疾病、生活保障的担心。

患有脑梗、脑萎缩等疾病的老人得不到及时治疗,也容易引发严重心理障碍,产生抑郁。时间一长,可拖成抑郁症,患抑郁症的老人如果得不到治疗,极易做出极端行为。

专家提醒,抑郁症与自杀有很大的关系,作为儿女或家人,如果小心观察并呵护,是可以发现患病老人的一些危险倾向的。比如性格发生改变、生活习性改变、喋喋不休或自言自语、爱哭泣等,一经发现,就要加倍看护,并及早就医。

心情抑郁超过两周要看心理科陈阿姨总觉得自己心脏有事,常觉得心慌、胸闷,怀疑自己得了心脏病;有时又说腰痛,怀疑自己有腰椎病。但是看过好几个科室,各种检查都做过,她所担心的病都没被诊断出来。最后,在医生的建议下,儿子带她看了心理科,并接受心理科医生建议,多给母亲关心。

“心情抑郁超过两周不缓解,就应该到医院精神心理科看看了。”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音乐治疗室邱宜斌主任说,老年抑郁与年轻的成年人抑郁相比,对忧伤的情绪往往不能很好地表达出来,常用没有精神、心里难受或者表现对外界事物无动于衷,无价值感非常突出。有的病人,反映说有各种疼痛,却又怎么都治不好,也是抑郁焦虑的表现。

预防老人抑郁,重点在于控制抑郁的危险因素,有健康问题、孤独的、隔离的、没有目标的、害怕的、沮丧的老人,是属于有较高抑郁风险的,应该作为重点预防对象,最好能接受身心关系指导、放松技术、认知重建、睡眠行为等训练。

据调查,10%~20%老年人在丧偶的第一年会出现抑郁,如果不治疗会持续存在,因此如果老年人有黄昏恋,子女应给予包容和支持。也就是说,和睦、温暖的家庭和“交际圈”本身就是一帖良药,有助于患者度过灰色的抑郁期。家庭完整对老年人很重要。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陈川
关注微博 新闻先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