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海峡健康
 首 页 首页要闻 福州健康行 健康新知 养生 饮食 心理 社区 视频
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 > 健康 > 首页要闻 > 正文

寿终正寝是最大的幸福 做到这3点实现养生目标

当“人生七十”不再是“古来稀”,人们对生命的关注便渐渐从“活得长”转向了“活得好”。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说,在人的寿命不断延长的今天,无疾而终、寿终正寝应成为一个人终身的追求,而这也是可以做到的。

生命质量,我们低很多

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副秘书长李明告诉记者,在健康管理领域,与无疾而终直接相关的一个专有名词是“生命质量”。“它是一个复杂概念,会随着人们的健康目标,以及社会条件等的变化而变化。”李明说,就目前而言,我们在生命质量方面要落后于西方国家以及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

联合国开发署2010年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人“无疾缠身”的健康寿命仅为66年,比发达国家少了10年左右。另一项来自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也显示,2012年,北京市户籍居民18岁组期望寿命为64.31剩余年,而健康期望寿命仅为40.17剩余年。这就意味着,这一人群在64.31年的剩余生命里,有超过1/3的时间要在疾病或残疾状态下度过。

从“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角度出发,人的一生可以分成几个阶段:从生命孕育到发育的初始期、从出生到20岁的学习成长期、20岁到40岁的奋斗积累期、40岁到60岁的成熟奉献期、60岁到80岁的养生保健期,以及80岁以后的老年照护期。但遗憾的是,很多人没能进入养生保健期就“英年早逝”了,而进入老年照护期的老人,很多也过着与病痛持续抗争的生活。

李明强调:“生命的长度和质量不能等同。一名百岁老人,如患老年痴呆超过30年,终年卧床,一切起居均需别人照顾,和家人没有沟通,生命质量必然极低。”

年龄影响是首因,但并非唯一

可以肯定地说,年龄是影响生命质量的首要因素。人在60岁后,机体形态和机能逐渐衰老:机体组成成分中,代谢不活跃部分的比重增加;细胞内的水分随年龄增长呈减少趋势,细胞数量减少,出现脏器萎缩;器官机能开始减退,尤其是消化吸收、代谢、排泄及循环功能都会明显下降。但李明指出,除不可抗拒的生理机能衰退外,还有一些影响生命质量的因素是可以改变的。

2015年,由美国华盛顿大学发布的《2013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系统分析》显示,中国70岁及以上人群中,中风成为最主要死因,中国居民慢性肾病致死率上升147%,老年痴呆症致死率上升121%,肺癌致死率增加103%。这说明,慢性病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寿命和生命质量的重要因素,而造成慢性病高发的原因,更多归因于可改善的不良生活习惯。此外,因生活缺少目标、婚姻家庭亮起红灯等出现焦虑、抑郁情绪,也会导致生命质量显著降低。

李明认为,实现生命质量的提高,首先应在国家层面上继续加强社会保障能力,提高个人在医疗服务上的可及性和支付能力,使人在患病后能获得良好的治疗。但更重要的是,个人要遵循健康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把预防做到位,这才是提高生命质量的根本。

做到三点,实现养生终极目标

《黄帝内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意为:不因得病而亡,是因衰老而终。刘清泉认为,这句话应成为人们养生的终极目标,做到以下三点有助于目标的达成。

顺应天时。春天万物生发,应早睡早起,晨练的最佳选择是走路、打太极拳等。穿衣宜宽松舒适、柔软保暖,老人尤其要注意背部不可受寒。饮食建议多甜少酸,清淡为主,忌食热。山药、大枣、韭菜等对春天的生发很有好处。橘皮、金桔、萝卜、荸荠或梨可泡茶或煮汤喝。胡椒、辣椒等辛辣食物应少吃。

夏季强调午睡,忌贪凉。建议多吃酸以固表,多食咸以补心,适当吃点苦,如苦瓜、野菜,能解暑、护心、健脾胃。情绪上,忌大喜大悲。

秋天重润肺,可多吃些护脾胃、润肺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银耳、梨、蜂蜜、甘蔗等。早晨宜吃粥。

冬天万物收藏,适合早睡晚起,建议日出后再活动。避寒就温,以不过热、不觉寒、不出汗为宜。冬天进补可吃鱼类、肉类及木耳。枸杞子、黄精、人参也是不错的补品,但要注意防止因补上火。

调适身心。精气是生命的原动力,源于先天,养于后天。保养精气需清心寡欲,节制食、色、名、利等欲望;学会自我减压,保证足够睡眠,尽量做到11点前睡觉;保持宽广胸怀、乐观心态,欲乐莫如为善,唯乐可以养身;健身不用久,每天10分钟就行,但活动时要收心,比如做广播体操要想着动作和节奏,散步时要放空思绪。

选对方法。养生应记住两句话:第一,不可忽略自身日常保健。日常保养就跟开车一样,到了养护时必须养护,且要坚持。我们每个人都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养护方法、锻炼方案。一日三餐,早睡早起,适当运动,不能吃饱。第二,不可一味地避开外界环境,而忽略提高自身防病机能。比如雾霾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没有的,我们需提高自身抗霾能力。

责任编辑:林晗枝
关注微博 新闻先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