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海峡健康
 首 页 首页要闻 福州健康行 健康新知 养生 饮食 心理 社区 视频
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 > 健康 > 心理治愈 > 心理养护 > 正文

古代文人的“慢生活”

宋代理学家程颢则把慢生活和人生境界联系在一起。比如“云淡风轻近午天,望花随柳过前川。旁人不知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同样,孔子在《论语》中表彰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像程颢,颜回所追求的不仅是对日常功利的超越,对贫贱困境的超越,而且表现了古代文人“富贵于我如浮云”的高雅境界和慢生活中的快乐。

张潮的《幽梦影》不仅表现了古代文人诗意的追求,而且细致入微地描绘了慢生活的具体内容:

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风声;水际听 乃声,方不虚此生耳。若恶少斥辱,悍妻诟 ,真不若耳聋也。

昔人云,若无花,月,美人,不愿生此世界。予益一语云:若无翰、墨、棋、酒,不必定作人身。

山之光,水之声,月之色,花之香,文人韵致,美人之姿态,皆无可名状,无可执着。真足以召魂梦,颠倒情思。

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诗地上之文章。

能闲世人之所忙者,方能闲世人之所闲。

元代无名氏的《永遇乐》,更从人生有限,为欢几何的角度说明古代文人为什么追求慢生活:

忙里偷闲,闹中取静,利名休竸。有限光阴,天涯尘事,贪爱河时尽。无情乌兔,催人早老,暗里换了绿鬓。此形骸,假含幻化,算来有甚凭准。随缘度日,和光同尘,惹甚闲愁闲闷。富贵由天,荣华是命,休更劳方寸。心中无事,眼前清净,俱是快活时景。你若待,般般称意,耐心且等。

所谓慢生活当然不是无所事事,而是忙里偷闲的慢时间、慢节奏、慢动作。最近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李少君的《草根集》,其中的《隐居》描绘了当下白领的慢生活:

晨起三件事:推窗纳鸟鸣,浇花闻芳香,庭前洒水扫落叶。然后,穿越青草地去买菜,归来小亭读闲书。间以,洗衣作休闲,打坐以作调息,旁看娇妻小烹调,夜晚,井边沐浴以净身,园中小立仰看月。因而慢生活是从容的生活,诗意的生活,超越的生活。

上一页 1 1下一页
责任编辑:陈川
关注微博 新闻先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