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很有效,但也很枯燥
当然,这五个维度并不像“五行说”那样几乎是凭直觉想出来的,而是经过统计筛选的来的。心理学家先在词典中选出所有形容人格的词汇,然后用统计的方法将相关的词汇合并,因为相关说明他们具有相同的维度。最后合并除了这五个维度,它们之间不存在任何关系,就像长宽高三个维度不能融合。最终,心理学家确立了“大五人格特质”。
所以你只要知道了一个人在这五个方面的程度,就对这个人的人格有了比较精确的了解。这样,乔布斯就会被形容成一个宜人性很低,责任心很高的人。Sheldon这种几乎没什么情感波动的宅男,神经质水平就比较低。
现在你也许明白为什么大五人格特质这种分析人的方式不能流传在民间了,这样硬邦邦干巴巴的词汇描述出来的人简直毫无人情味可言。还不如用“偏执狂”或Nerd来得形象。
知道了你的思维方式,却不知道你在想什么
如果可以洞察人的思想,预测行为,那么即使枯燥一点又有什么关系,一定还是会被纳入到必修课中。可心理学家不但不会夸下海口,而且还会承认,人格很难决定具体行为。即使是一个高外向性的人也会有沉默寡言的时候。婚礼和葬礼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场合对人行为的塑造力远远强过人们自身的性格。究竟情境和人格哪个更能影响人的行为,这也是社会心理学家和人格心理学家较量的问题。
所以根据一个人做的事情或者对某件事的态度反推这个人的性格和思维方式就更困难了,你没办法确定究竟是什么情境造成的影响。甚至长期的情境也会影响一个人的态度。从小接受中国传统教育的老人可能会觉得30岁还不结婚是大逆不道,这就是受到文化的影响,在脑中形成了自己的对婚姻的图示。现在接受了不同教育的年轻人就形成了与他不同的图示。
了解一个人的性格也不是不可能,但这需要在不同情境下长期地观察,而且即便如此你也很难根据过去的经验预测他的行为。通过几分钟的单方面介绍很难了解一个人,从24个人中一眼看到自己的心上人就更不准了。可令人绝望的是,即便以后相亲节目加入网易新闻DNA测试,你们的答案完全相同,但思维方式可能截然相反。
不过谁要管思维方式啊?你们一致的态度就足够突破一切障碍,让你们更亲近了。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