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健康频道>健康资讯
分享

冬病夏治疗法是对冬季寒冷时好发的一些宿疾,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旺盛之时,给予养阳补益的治疗方,从而祛除体内沉积的寒气,调整阴阳平衡,促进宿疾康复、减少复发。

说到冬病夏治,大家最熟知的便是三伏贴。但今年,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将其升级为“三伏六贴”,时间为7 月7 日至8 月31日。治未病中心主任李晓屏介绍,今年有一个“闰中伏”,中伏共为20天,“三伏六贴”便是在三贴的基础上增加了头伏开穴贴、中伏加强贴和末伏加强贴。与传统的三伏贴相比,“ 三伏六贴”健脾益肺、固肺益肾的作用更强,肺脾肾三脏俱调,因此温阳化湿、驱邪扶正的效果更好。

头伏开穴贴是在头伏前10 天进行一次贴敷,按照中医五行理论,此贴主要目的是健脾,谓之“ 培土”,可以起到强实基础、提升疗效的作用;头伏、中伏、闰中伏和末伏的贴敷,主要是通过药物对穴位的温热刺激,振奋阳气,驱散内伏寒邪,以达到清肃肺气、补肾健脾、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力;末伏加强贴是三伏天后10 天追加的一次敷贴,主要目的是益肺、固护正气,谓之“生金”,起到固肺益肾、巩固疗效的作用。

与传统三伏贴用单一药物治疗多种“冬病”不同的是,针对不同疾病,现在的贴敷药物组方配伍更精细,比如该院冬病夏治的药物就达9 种之多,疾病的针对性更强。李晓屏介绍,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间质疾病、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等肺系疾病,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颈腰椎病、膝关节炎、痛经等寒性疼痛性疾病,以及慢性胃(肠)炎等脾胃虚寒症,都非常适合“三伏六贴”,亚健康状态和儿科疾病也有针对性的贴敷,效果很好。

敷三伏六贴时,成人贴通常在4~6 小时,小儿1~2 小时,若感觉疼痛或烧灼不适,可提前取下。敷贴后局部皮肤可能出现潮红、轻微红肿、小水泡、微痒、烧灼感、色素沉着等情况,均为药物的正常刺激,不必担心。皮肤瘙痒者可外涂地塞米松软膏等抗过敏药膏。另外,多手段配合伏贴治疗,效果更好。例如针对寒性痛经、寒性胃肠疾病可以进行温经开穴“三伏灸”。艾绒隔姜灸,可以温经散寒、活血通络、补虚助阳。针对寒性痛症,可以三伏贴的同时配合温通止痛“ 三伏熨”,即药物碾成细末,用香油、醋调成糊状,涂敷于穴位或体表的一定部位,并用红外线治疗仪均匀加热,从而实现行气活血、温经通络、化瘀止痛。

责任编辑:林晗枝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ts@hxnews.com联系或者请点击右侧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最新健康资讯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财金协同 助企共进”福州水部街道举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