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健康频道>健康资讯
分享

老年人是社会的特殊消费群体,他们防范意识较弱、维权能力较低,以致成了一些不法分子忽悠、欺骗的对象。近年来,不法分子骗术层出不穷,或假借国家补贴之名,或大打亲情牌,给不少老年人的身心、经济造成了严重损失。

根据民政部今年7月发布的《2015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5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2200万人,占总人口的16.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4386万人,占总人口的10.5%。因此,关爱老年人消费安全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课题。

假借“权威”之名 以补贴或惠民社团形式行骗

8月11日,国家食药监局官方微信的每日食药舆情显示,一诈骗团伙在网上购买全国各省市服用过药品、保健品的老年人个人信息后,逐个分析,针对目标量身订制诈骗方案。他们冒充中国中医科学院、药品管理局和北京同仁堂的工作人员,利用预先设计好的剧本,以医生、售后服务、税务人员、银行人员等不同身份对各地患者进行电话诈骗,谎称购买保健品可以申请国家补贴、报销部分费用,全国近500老人被骗2000万。目前,犯罪团伙已被抓获。

此外,在医疗、健康领域以离岸社团、山寨社团等形式行骗的不法分子也不在少数。这些离岸社团、山寨社团多冠以“中国”、“中华”、“全国”等国字头字样,与国内合法登记的全国性社团名称相近甚至相同。

据《北京晚报》报道,一些不法分子打着“国字头”社团的旗号,往居民家中散发健康讲座、发放惠民物资的传单,声称免费赠送礼品。老年人上钩之后,就开始借机推销保健品。近期,北京已有不少老人因此遭受巨额经济损失。

这些受害的老人称,他们经常能收到来自如“中国爱心助老福利基金会”、“中国骨关节健康工程组委会”等机构的传单,这些传单上几乎都印着“中国”、“中华”打头的机构名称,而且上面还印有带五角星的公章,所以他们才会轻信。而这些机构在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主管的中国社会组织网上,查不到其任何登记备案信息。

7月20日,民政部公布了第十批“离岸社团”、“山寨社团”名单。至此,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掌握的“离岸社团”和“山寨社团”数量已达到1085个。

先上课后买药 保健品讲座成“大忽悠”专场

当下各种保健、养生讲座以免费名义吸引老年人,在演讲鼓动下,老人们往往买下被夸大功能且价格不菲的产品,掉进“讲座圈套”。

根据《扬子晚报》报道,南京市瑞金路某小区的李大爷参加了一保健品讲座,主持人方某解析了一番老人常见病,然后推荐一种能治疗这些病的保健被,称这被子能降压,改善睡眠,还能改善心脑血管等疾病。买2床被子,享受返利:原价每床1200元,2床返400元;如果一次买8床,就能入股他们的基金,每月再返利100元,直到把本全赎回。这一番话让包括李大爷在内的不少老人纷纷“慷慨解囊”。

后经民警调查,方某承认,被子只是材质面料稍好点,承诺的第二天返利只是促销手段,是为让老人们觉得有利可图多买几床。

同样,家住南京市的刘大爷退休后,在散步健身时被广场上的推销人员忽悠,去听了保健养生讲座,觉得自己身体有病,不断买保健品。根据刘大爷的女儿介绍,老人买的保健品加上胶囊、保健酒,花了三四万,“因为不想让家人知道,他甚至把保健品寄存在人家公司,还没吃完就有人送上门”。

嘘寒问暖热情相邀 “亲情营销”博取老人信任

不少老年人因为儿女工作繁忙甚至不在身边工作,所以往往很难过推销员“亲情营销”的陷阱。四川省人民医院心身医学中心副主任医师黄雨兰曾表示:“他们的关心,让老人觉得得到了尊重和陪伴,自然愿意相信他们,并且产生依赖。”

比如,根据《华西都市报》的报道,两年前开始,家住成都金牛区的丁金全和老伴张冠秀就经常听“健康讲座”,且不顾儿女劝阻,花了11万元买保健品。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认为推销员“比自己的儿女还好”,不仅常打电话嘘寒问暖,常带他们出去玩,甚至还给他们洗脚,口口声声喊“爸妈”,“不支持对方都不好意思。”

对于因此而上当受骗的老年人,专家也给他们的家属提出了建议:“家里人与其与老人不断争吵、指责,不妨学学那些保健品推销员,多关注老人的心理需求并尽量满足,将他们对‘保健专家’和保健品的依赖,转为对家人的依赖。”

老年人消费陷阱多 中消协曾发消费提示

除了以上这些招数以外,一些不法分子为了“忽悠”老年人上当消费,还搞出了“免费旅游、聚餐”、“送米送鸡蛋”,“摆摊设点免费体验、体检”等方式。今年3?15期间中消协向老年人特别提出以下消费风险提示并慎防十大消费陷阱:

一、有病切记乱投医。老年人有病要去正规医院就诊,保健养生也应到正规医院和机构去咨询,切不可有病乱投医。

二、免费承诺别轻信。老年人面对不法商家承诺的免费赠送、半价等要经得住诱惑,不贪图小便宜。

三、虚假广告要辨别。近年来,保健食品、医疗、药品广告日益成为虚假广告的“重灾区”。老年人在通过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等媒体接触广告时,要提高辨别意识。

四、专家忽悠不上当。老年人因有病在身,他们特别渴望专家、医生的指导,对他们的医嘱也深信不疑。但是,要特别防范所谓的“专家”趁机向老年人推销高额保健品。

五、无效退款难实现。一些不良商家为了推销保健品或药品,不惜违法广告法,承诺保证疗效,无效退款。对此,老年人不要相信。

六、养生讲座不购物。一些不法商家打着养生讲座的旗号忽悠老年人,对老年人以赠送鸡蛋、面条、酱油等小物品相诱惑,达到推销商品的目的。老年人不要随意在讲座上购买保健品或保健用品。

七、“政策补贴”不可信。某些不法商家冒充国家卫生部的电话向家境贫寒又久病缠身的老年人直接打电话,慌称能为他们向国家有关部门申请政策补贴和药费补助,进行欺骗误导。老年人不要为了获得所谓“政策补贴”而上当受骗。

八、保健品药品要区分。保健品对治疗某些疾病有一定辅助作用,但不能代替治疗药物。老年人要注意区分。

九、上门维修找对人。老年人家中电器坏了需要维修时,要向正规家电企业咨询和报修,切忌网上乱搜索,防止遇到冒牌维修。

十、面对诱惑防风险。高收益伴随高风险,面对金融商家高利率诱惑,老年人要擦亮眼睛,不受诱惑。切记“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林晗枝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ts@hxnews.com联系或者请点击右侧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最新健康资讯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州金汤社区举办2024年福建省社会科学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