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4-26日,“第二十三次全国风湿病学学术会议”(下简称风湿年会)在福建省福州市召开。国内外众多知名风湿病及相关专业学者到场进行专题报告,就风湿病及其相关的临床及基础研究问题展开探讨。在本次风湿年会中,5月24日下午举行的“2018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发布会备受瞩目,成为本次年会一大亮点。
有的放矢“接地气”的临床诊疗指南
据了解,“2018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是七年来首次修订的版本。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上次更新该指南是2010年。2018版指南明确提出RA达标治疗(treat-to-target)的理念,并对不同阶段的治疗和监测给出推荐。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曾小峰教授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曾小峰教授向大家介绍了2018版《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最新最大的变化:“新版非常针对中国人现状,以前的指南大量使用外国数据,在临床上并不一定符合中国国情。新版全面应用中国数据,根据中国类风湿疾病的大数据,来决定哪些需要制定加强,更加适合中国医师临床应用。”
遵守达标控制原则选择恰当治疗方案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简称RA)是一种慢性的、炎症性的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可引发一系列症状,包括关节部位的疼痛和肿胀,并导致关节破坏。手、足小关节为易发部位。RA的治疗原则为早期、规范治疗,定期监测与随访(1A)。
就指南中强调的达标治疗原则,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曾小峰教授说:“当前我国RA管理面临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不佳的现状。一项全国多中心横断面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中国RA患者的缓解率为8.6%,残疾率约为50.3%。因此我们经常告诫患者,一经确诊,一定要及时给予规范治疗。通过规范治疗的患者,疾病缓解情况较好,功能受限较小。临床研究证实,治疗1年时达到低疾病活动度或缓解的患者,在治疗起始3到6个月时就已实现疾病低活动度。可见只有积极改善RA病情才能更好改善患者结局。”
靶向合成药物用于治疗或带来更多获益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田新平教授
当前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有多种药物可供选择,靶向合成抗风湿药物的出现预示着治疗新时代的开始。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田新平教授对此解释说:“靶向合成抗风湿药物具有快速强效、持续达标、多重获益、安全性良好的特点,为患者带来更多的临床获益。”
责任编辑:王姗菲
- “类风湿”加重 小心变瘫痪2016-04-12
- 最新健康资讯 频道推荐
-
第二十一届全国临床肿瘤大会暨2018年CSCO学术2019-06-17
-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 一周热点新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