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海峡健康
 首 页 首页要闻 福州健康行 健康新知 养生 饮食 心理 社区 视频
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 > 健康 > 首页要闻 > 正文

拿下诺奖的“细胞自噬”有啥用?(3)

自噬与延缓衰老

自噬作用可能还决定着人类的寿命。许多疾病的发病率都会随年龄增长而升高,这可能是因为年龄增大后自噬作用的效率降低了。最新研究显示,如果能阻止自噬作用的效率降低,实验动物体内就不会有受损蛋白或细胞器的累积。

自噬研究还处于基础阶段

2016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选委员会发布的新闻公报指出,大隅良典的研究成果有助于人类更好地了解细胞如何实现自身的循环利用。在适应饥饿或应对感染等许多生理进程中,细胞自噬机制都有重要意义,大隅良典的发现为理解这些意义开辟了道路。

大隅良典最早是在1992年发表了发现酵母细胞自噬现象的论文,此后,又在1997年克隆了第一个酵母自噬基因(ATG),命名为Atg1,以及在2000年参与克隆了目前广泛使用的自噬标志物LC3,研究人员目前已经发现并克隆了40多个ATG基因。此后,美国研究人员也在细胞自噬研究中获得重大发现,贝思·莱文研究小组克隆了第一个哺乳动物自噬基因,命名为Beclin 1,后者实际上是一个抑癌基因,是通过调节细胞自噬的过程来实现抑癌功能。美国密歇根大学的丹尼尔·克利昂斯基也在酵母模型的自噬研究中获得重大成果,1996年在研究蛋白从细胞质到溶酶体的定位过程中,发现这一过程和细胞自噬采用了同样的基因,因而促发了在后来发现一系列细胞自噬的调节基因。

如果说大隅良典的研究与其他研究人员有什么区别,以致诺贝尔奖委员会对其研究青睐有加,就在于他设计了不同的研究模式,直观地观察到细胞自噬现象和克隆自噬基因,并能合理和圆满地解释这一现象。自噬是目前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大量研究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研发病灶自噬的药物是科研人员的追求,也是患者苦苦守候的希望。

人们对于生命活动的基本认识与疾病防治正在获得长足进展,细胞自噬的研究前景非常美好。然而,自噬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细胞生物学现象,还有许多有关自噬的问题,科学家们并没有完全了解,自噬现在还处于基础研究阶段,没有大量的神药被制出或者批准上市。正如现年71岁的大隅良典说:“我自己不能造出良药,基础科学不是为当下的社会直接服务的。”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林晗枝
关注微博 新闻先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