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果”为啥成“苦果”?
国内青少年在网上自学性知识,成为性教育的主要方式。但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容易让青少年走入误区甚至扭曲性观念
小朱曾是四川某大学女生,在大二那年,她意外地遭遇了一场噩梦般的经历。
男生小廖是小朱的大学同学,平时往来较多。一天,小廖约小朱出去玩到很晚,晚饭还喝了一些酒,小廖给小朱开了一间房,在送小朱回到房间后,强行与小朱发生了性关系。
“我根本没想到他会这样,当时大脑一片空白,我不知道该怎么做,就是一直哭。”那天,小朱度过了“生命中最黑暗的夜晚”。
“当时我万念俱灰。”小朱清醒后,趁小廖熟睡便拿起手机给家人、老师、同学打电话。可是,深更半夜,没一个人接听。突然,她想起了“青爱工程”的胡珍,小朱听过胡老师的性教育讲座。胡珍是成都大学师范学院教授、四川省青少年性教育普及基地主任,有着丰富的青春期教育经验。出乎意料的是,胡珍的电话竟然接通了。胡老师立刻替她报了警,并与小朱所在学校取得联系。后来,经过几次心理辅导,小朱终于走出阴影。
我国约有3亿少年儿童,每年有2000万青少年进入性成熟期,性教育缺失成了他们成长过程中的“短板”。青春期的孩子容易偷尝“禁果”,但由于性健康知识缺乏,他们往往尝到的都是苦涩的“青苹果”。
2010年,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国人口基金、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合作开展的中国青少年生殖健康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未婚青少年中,约有60%对婚前性行为持比较宽容的态度,22.4%曾有性行为,其中超过半数者在首次性行为时未使用任何避孕方法。在有婚前性行为的女性青少年中,超过20%的人曾有过非意愿妊娠,其中高达91%非意愿妊娠者选择流产。
“青爱工程”是中华少儿慈善救助基金会主办的以青少年教育为核心的慈善项目。该项目2006年成立,通过募集社会资金,在全国大中小学及幼儿园援建“青爱小屋”,帮助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性健康教育等。截至目前,“青爱工程”已在全国21个省市援建“青爱小屋”800所,建立11家“青爱工程”基地和9家工作站。“青爱工程”办公室主任、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理事长张银俊说,青少年不安全性行为是社会的痛点,如能建立起性教育的长效机制,善莫大焉。
2010年,“青爱工程”在成都大学设立性教育辅修专业,旨在普及性教育知识,支持更多人参与性教育工作。截至目前,该辅修专业已累计培养200余人。
小朱成为“青爱工程”辅修班的一员,“之前我从没接受过性教育,缺少自我保护意识。实际上,性教育应该是每个人的必修课。”在辅修期间,小朱参加了“青爱工程”支教活动。作为志愿者,她先后到四川、云南等偏远地区,给小学生讲授性健康知识。小朱说:“那些小孩子不愿意和家长说的话,都愿意和我说。”
“当前青少年性侵案件频发,性传染病比例上升,意外怀孕数量骤增,性教育势在必行。”成都大学心理学教授苟萍表示,大多数中国人都没有接受过科学的性教育。在网上自学性知识,成为青少年性教育的主要方式。但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容易让青少年走入误区甚至扭曲性观念。
胡珍认为,性教育缺失会对青少年生理、心理、人际关系等产生危害。不少青少年沉溺于性幻想,甚至出现严重的心理疾病,两性交往中缺少最基本的尊重,性骚扰、强奸等行为在青少年中呈上升趋势。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